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2022收官之戰:新能源車開啟新變局

時間:2023-01-09

來源:維科網

導語:在新能源汽車加速滲透的這幾年,“城頭變幻大王旗”的事情一直在上演。從早前一眾造車新勢力“橫空出世”,再到老牌車企的“轉型割據”,新能源汽車市場在劇烈變動中不斷演進。

  到了2022年,早前奠定的“市場格局”再次出現了新的變化。其中,變動最猛烈的要數比亞迪了,整個2022年比亞迪一路“逆勢向上”,順利實現了對特斯拉的“趕超”;此外,新勢力也出現了前后座次的改變。

  比亞迪一騎絕塵

  據1月2日剛剛出爐的比亞迪全年銷量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新能源銷量達到186.35萬輛,輕松超越年銷百萬目標,實現了同比增長208.64%。與此同時,特斯拉也在3日早間亮出了自己的成績單,其全年共交付了131.39萬輛,這也是特斯拉年產銷量首次突破百萬輛,不過這個目標離全年150萬輛的目標還有差距。

  從數據來看,代表中美兩大新能源汽車巨頭的比亞迪與特斯拉,都在這場“百萬爭奪戰”中取得了亮眼的成績,但比亞迪較特斯拉更勝一籌。結合兩大車企的自身情況來看,這種差異實際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

  首先,比亞迪在垂直供應鏈方面的優勢以及均衡的產能分布,讓其對外部風險的抵抗能力更強。從雙方的實際產銷量數據來看,雙方的差距主要是從今年4-6月份拉開的,彼時作為特斯拉核心工廠的上海工廠,由于受疫情影響導致停產停工,這迫使特斯拉至少推遲了2個多月的生產計劃,這在很大程度上拖延了特斯拉目標的實現。

  與之相比,盡管4-6月份國內疫情肆虐,但此前就進行了周密布局的比亞迪,卻實現了同環比產能猛增,其中分別投產于4月、6月的撫州、合肥兩座工廠當時正在加速產能爬坡,總體上如同拉滿的“彎弓”一般“蓄勢待發”。而在西安、深圳、襄陽等老牌工廠則繼續進行改擴建,產能實力與日俱增,因此比亞迪不僅沒有在4-6月份受上海疫情蔓延的影響,反而實現了借機趕超。

  當然,這里面也繞開不了來自垂直供應鏈的影響。近年來比亞迪完成了從電池到芯片,到電機電控的全領域供應布局,這讓其在今年芯片緊缺的情況下依然保持了供應鏈的穩定,幾乎沒有受到太大影響,而在這方面特斯拉顯然很難做到。

  其次,比亞迪由于車型較廣,因此其充分享受到了行業快速爆發之后的阿爾法。具體來說,過去三年雖然疫情頻頻,但是整個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仍然迅速完成了起勢、壯大、爆發的全過程,尤其是2022年行業前十強,幾乎都享受到了來自行業快速爆發帶來的紅利,不少新能源汽車廠商甚至實現了銷量翻倍增長,且高中低端幾乎“雨露均沾”。

  而在此過程中,比亞迪審時度勢采取了較為激進的“全車型”戰略,覆蓋了從低端到中端再到高端,乃至于即將推出的超高端的所有車型。在每一價格段之內,再根據用戶的不同需求推出不同的產品,這讓其能夠滿足多樣化的用戶需求,因而也充分享受到了行業爆發的阿爾法紅利,市場份額實現了迅猛增長。

  總之,在行業“迎風起飛”之際比亞迪做了各方面的準備,這讓其能夠在過去一年實現飛速提升。

  造車第二梯隊黑馬頻出

  盡管在2021年之前,以“蔚小理”為代表的新勢力“勢頭正盛”,但在新的一年里面,依然有哪吒、零跑等新勢力迎頭趕上,呈現出黑馬頻出的態勢。

  從2022年全年的銷量來看,哪吒汽車以15.2萬輛的數據名列新勢力銷量冠軍,雖然12月份交付量出現了“腰斬”的情況,僅為7795輛,但是憑借著前11個月的積累,哪吒汽車還是排名第一位的。

  哪吒之外零跑汽車的上升趨勢同樣明顯,其12月份交付新車8493輛,2022年累計交付新車達111168輛,累計交付同比增長154%。在哪吒、零跑快速“起量”的同時,有華為“加持”的問界系列以及背靠吉利的極氪系列也在迅速起量,并以黑馬之姿進入大眾視野。有意思的是,在前一年這些所謂的“造車新勢力”還處于業界邊緣地帶,名氣雖然不小但產品還只是處于前期驗證階段,變化近乎發生在了一年之間。那么,這些“后來者”究竟做對了什么?

  從定位上來看,哪吒、零跑等汽車品牌走的是低端性價比路線,渠道上走的是下沉渠道,這使其在下沉市場迅速打開了市場。比如,哪吒的熱銷車型哪吒V,其售價僅5.99萬,定位小型SUV,造型動感時尚,內部配有13英寸的中控屏,去年銷量就達到了5萬輛。零跑的精品小車T03,頂配8萬元不到,長續航,智能化,性價比非常高,比較適合作為家庭的第二部車,去年也貢獻了4萬臺左右的成績。

  另外,在地域和用途上,它們也與頭部新勢力們有所不同。哪吒汽車副總裁周江曾表示:“在現有的用戶中,成都、杭州、武漢等新一線城市占比最高,達到了31%;其次是無錫、合肥等二線城市,占比22%;三四線合計占比31%,一線城市占比僅13%。”從地域上來說,其主流人群主要分布在新一線乃至于二線以下的低線城市,相對應地哪吒、零跑的用戶群體也多是小鎮青年、網約車主等主要能夠依托低價走量的群體。

  本質上,哪吒、零跑等新勢力,搶占的是對新能源汽車有好感,但同時對技術配置要求沒那么高的人群,畢竟自身的技術實力有限。

  與之相對,問界、極氪則走的是中高端路線,其無論是在產品定位還是在體驗改進上都與前者截然不同。拿極氪來說,其在品牌定位上走的是錯位競爭,不僅與特斯拉model 3/Y錯位,還與其他品牌錯位;二是專注細分領域,在特定領域建立市場基礎和產品認同,同時憑借高性價比在中高端市場殺出了一條血路。再看問界,問界借助華為在智能座艙、智能網聯等方面的優勢,迅速打造出了超出當前市場同類價位、同類產品的智能化體驗,并借助增程式汽車的長續航優勢“圈了一波粉”。

  總之,在2022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品牌角逐進入關鍵性的一年里面,這些新品牌在市場的“縫隙”中找到了一路屬于自己的路,從而一路逆襲成黑馬。

  蔚小理略遜一籌

  就在第二梯隊的新勢力們加速沖出包圍之際,第一梯隊的“蔚小理”在今年表現則略遜一籌。于蔚小理而言,“銷冠”二字鮮有涉及,2022年其年終目標也未達到。按照年初的規劃,蔚來汽車2022年的銷量目標是15萬輛,理想是20萬輛,小鵬的目標則定在了“保25萬,沖30萬”。從全年的目標完成率來看,相對“保守”的蔚來完成度最高達到了80%,而小鵬汽車僅完成其目標的一半不到,理想汽車則完成了65%。

  從月度榜單來看,12月表現最好的是理想汽車,以21233輛的銷量成績,創下了單月最高2萬的交付記錄,同時也成為了“蔚小理”中最快達到月銷2萬輛的品牌。蔚來總體表現“平穩”,但增速已經沒有去年那么強了;三者之中小鵬汽車面臨的局面最尷尬,不僅嚴重虧損而且銷量還在三者中“墊底”、表現不及預期,多方面承壓。而在它們“差強人意”的表現背后,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

  就相同點而言,“蔚小理”等新勢力都遇到了“缺芯”以及疫情引發的供應鏈中斷問題,導致它們的交付量未能跟上步伐進而影響了全年的銷量。

  在年初“缺芯”最嚴重的時期,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曾一度在朋友圈、微博上四處“求芯”,甚至表示“只要有貨”,愿意“高價收購”,其對“存貨”要求之急迫可見一斑。要知道同時期,汽車芯片往往一轉手價格就抬升好幾倍,高價回購“芯片”必然會增加企業成本,但滿足用戶需要又刻不容緩。另外,疫情因素也讓“蔚小理”不得不中途停工。其中,蔚來、小鵬等都曾出現過短暫停工,這其中就有受上海疫情導致供應鏈中斷的因素影響。

  就不同點而言,三家車企都遇到了轉型的問題,但三家的轉型略微不同。比如,蔚來汽車一面加緊產能爬坡,一面繼續推動二代技術平臺推出的ET7、ES7和ET5三款車型的量產交付。但擺在它面前的“問題”,是高端車型在“走量”上仍然稍遜于中低端車型,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它也不得不考慮推出“低端品牌”以覆蓋更多大眾人群。

  相比之下,小鵬汽車則面臨嚴峻的“品牌向上”壓力,其推出的新車G9盡管起定量很大,但僅在上市兩天后就進行了調價,內部組織架構調整的“余波”至今仍未平息。再看理想汽車,其在原本的增程式汽車理想one完成歷史使命之后就宣布了停產,接下來其將全力推動純電動平臺的發展,但到目前為止其車型還較為單一,新平臺切換仍面臨全新考驗。

  可見在新的歷史背景下,“蔚小理”都在遭遇新的“階段性挑戰”,這讓其在經歷了高速發展之后,不得不重新去面對自己的“短板”。

  2023年新能源汽車將迎來大變局

  經過過去一年的發展,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悄然大變,尤其是新勢力不再是唯一的亮點,傳統的老車企也在煥發新的生機,強者愈強的局面正在初步顯現,大洗牌越來越明顯。

  從崛起的“新貴”來看,老車企借助新能源汽車品牌“振興”的速度在加快。不論前文提及的極氪還是問界,亦或是未提及的奇瑞、廣汽挨安等品牌,都在這一年實現了飛速的增長,并迅速躋身于業界前列,在初創的造車新勢力包圍中“沖殺”了出來。縱觀這些新品牌,大部分都是具備深厚行業背景的傳統車企或受其控制,很顯然在市場給予積極反饋之后,傳統車企的電動化進程在顯著地提升,而積極的銷量又進一步加快了老牌車企的“振興速度”。

  從市場來看,新能源汽車徹底進入了“市場驅動”階段,新能源汽車“全面退補”條件成熟,產品等綜合實力成為未來行業勝負手。根據市場滲透率來看,2021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還僅有13.4%,2020年初更是僅有2.4%,到2022年底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已經達到了30%,呈現出加速滲透的態勢。在此背景下,“市場驅動增長”的良性循環逐漸形成,接下來各路廠商的銷售狀況更多依靠其自身的品牌、服務以及產品能力,而非繼續依靠低價、補貼、扶持等策略來討飯吃。

  另外,行業頭部效應日漸顯現,落后、掉隊以及正在發力但尚未推出產品以及未交付量產的車企,將面臨更多的壓力。回顧整個2022年,不難發現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越發鮮明,頭部車企比亞迪已經攻占了國內三分之一的市場,成了妥妥的“業內霸主”;緊隨其后的新勢力們在繼續提升自己的同時迎來了更多挑戰,有掉隊被追“命懸一線”的如威馬,有后面趕上來的哪吒、零跑等。

  在這番“神仙打架”的局面之下,尚未交付產品的車企面臨越來越多的壓力。如李一男傾資打造的自游家雖然概念車已經交付,但因工廠問題被迫宣告退出;恒大汽車等車企雖然完成了汽車量產,但母公司債務壓力之下前途未卜。在此境況之下,留給后來者如小米汽車、集度汽車的時間顯然也不多了。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