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工程師很辛苦,但努力跟所得成正比”,中國臺灣104獵才招聘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直言,臺灣地區半導體產業走在最前端,為了繼續維持競爭優勢,企業對人才毫不吝嗇,可以說是天之驕子。
臺積電磁吸人才,其它廠商如臨大敵
當芯片成為全球顯學,中國臺灣又坐穩產業龍頭寶座,近兩年半導體迎來前所未見的火熱榮景。
不過企業大老深知,要繼續維持產業競爭優勢,人才絕對是重中之重。 臺積電總裁魏哲家曾說,土地可以找得到,水跟電可以產出來,都只是成本問題,但人才無法買到,產業要繼續往前進,人才是重要因素。
過去兩年,半導體產業受惠遠距及數字化商機,產品銷售量價齊揚,營運普遍繳出亮麗成績單; 企業看著營收數字樂呵呵的同時,加薪毫不手軟,除了獲利與員工共享,也希望達到激勵士氣、留住人才效果。
據公開信息觀測站資料顯示,上市半導體廠員工薪資2021年平均每人達新臺幣170.5萬元,年增20.75%; 上市半導體廠員工薪資平均每人130.9萬元,年增約14.72%,薪資漲幅令人稱羨。
其中,利基型內存廠晶豪科2021年員工薪資中位數達433.3萬元,高居上市半導體廠之冠,年增1.2倍;面板驅動IC廠聯詠員工薪資中位數401.8萬元,居第2位,年增47%。
晉麗明補充,臺積電對碩士畢業生可以開出年薪新臺幣150萬元待遇,如果工作資歷3年以上,年薪突破300萬元者更比比皆是; 換言之,半導體產業工程師薪酬起跑點已經遠遠超車其他行業,只要持續耕耘,在臺灣可以說是獨占鰲頭。
晶圓代工龍頭廠臺積電作為業界模范生,也不愧對其“幸福企業”的名號,2022年大部分員工加薪5%-10%,幅度高于往年的3%-5%水準,且加碼祭出多元薪酬策略,首度補助員工買股。
臺積電除了將高管部分的變動薪酬轉為以股票形式發放的長期獎酬,以強化經營績效與股東利益和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成果有更好的連結,也在2022年10月啟動全球員工購股計劃。
臺積電臺灣員工及100%持股子公司員工每月可提撥月薪的20%及15%,員工自提金占買股票總額85%,其余15%由公司補助,透過提供購股補助,與員工共享公司長期成長的成果。
晉麗明分享他在市場聽到的趣聞,臺積電南遷消息一出,南部傳產HR都戰戰兢兢、如臨大敵,因為臺積電磁吸太強了。先前甚至聽過食品公司向他訴苦,疫情期間民生消費低迷,公司的廚師都跑去臺積電當輪班作業員了。
各國競推半導體補助
各國競相發展半導體產業,讓搶人大作戰的戰況更加激烈。 日前臺積電數百名工程師包機前往美國亞利桑那州,更引發民眾對半導體人才外流的憂心。
不過,晉麗明認為不需要過于悲觀,島外搶人才的狀況沒有斷過,但半導體是團體戰。
晉麗明以中國大陸5-10年來積極挖角半導體人才為例,強調大陸是以新臺幣直接換人民幣的5倍高薪搶才,吸引不少人前往大陸工作,但這幾年也看到,那些知名的人都回來了。
晉麗明分析,臺灣地區半導體產業獨樹一格,設備可以用錢買,但管理模式、企業文化、制程技術缺一不可,不是挖角特定人才過去,就能夠完整復制臺灣的成功模式; 臺灣地區半導體人才到其它地方發展或許能賺更多錢,職涯發展卻可能遇到瓶頸。
搶關鍵人才 半導體景氣下行廠商仍積極開缺招募
受通膨及升息等因素影響,半導體產業景氣急轉直下,于去年下半年步入庫存調整期,且庫存調整可能延續至今年上半年,今年半導體產業恐面臨負增長窘境。
面對內存產業13年來最嚴重的供需失衡情況,美國存儲器廠美光(Micron)決定裁員10%; 臺灣地區存儲器制造廠華邦電中科廠減產3-4成,部分中科廠員工將調往高雄廠支援。
產業前景蒙上陰影,仍不乏業者延續積極步調,聯電因晶圓12A廠P6廠區將于今年量產,為此將持續招募新血,動作相對積極; 由于去年獲利可望創高,聯電員工分紅也將同步高漲,整體薪酬看增。
根據104獵才招聘調查,半導體工作數在2021年第3季突破3萬后,持續走揚,直到2022年第二季度都還在創高、工作數高達3.6萬。
104獵才招聘指出,半導體即使面臨景氣不確定性因素、芯片生產過剩等負面雜音,但關鍵人才難尋,相關產業仍愿意開出職缺,避免錯失關鍵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