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車企造電池,雙軌并行才是一劑良方

時間:2022-12-28

來源:智能制造網整理

導語:如今,越來越多的車企走上了自研電池的道路,但車企想要通過自研電池的方法實現提質增效降本,還需要形成一定的規模。車企可以“雙軌并行,一方面尋求穩定的供應,另一方面著手自研電池。

  步入2022年,面對居高不下的成本和不斷弱化的議價權,為實現“電池自由”,越來越多的車企走上了自研電池的道路。2022年12月初,位于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內的因湃電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因湃電池”)正式動工,這也意味著“不愿為電池廠打工”的廣汽集團正式下場制造動力電池

  2022年以來,包括小鵬汽車、廣汽埃安等多家新能源車企與多個動力電池廠商合作,拓展動力電池采購渠道,尋求電池多元化供應。除了拓展采購渠道外,車企也在逐步加大對動力電池企業的投資,小鵬汽車就曾先后投資中創新航與蜂巢能源。

  盡管小鵬汽車否認了自研動力電池的傳聞,但廣州鵬博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卻顯露出小鵬汽車在動力電池方面的未來布局。

  相對于小鵬汽車,蔚來汽車對自制電池持肯定態度,而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更是直言:“汽車廠商做電池是正常的戰略”。

  事實也正是如此。國外方面,寶馬、大眾等車企也紛紛布局電池產業。日前,寶馬全新動力電池項目簽約儀式在沈陽舉行。該動力電池項目由華晨寶馬進行投資,投資總額約為100億元人民幣。早在2020年5月,大眾集團宣布投資4.5億歐元(折合35億元人民幣)建鋰電池工廠,計劃2023年建成投產,建成后形成鋰電池產能16GWh。

  除了建電池廠之外,為尋求更多利潤,車企把目光投向了更上游 。日前,豐田、松下的合資企業Prime Planet Energy & Solutions(PPES)公司和澳大利亞礦商ioneer簽訂協議,將Rhyolite Ridge項目的鋰礦直接供應至后者。此協議具有約束性,為期5年。自2025年起,ioneer每年向PPES供應4000噸碳酸鋰,約占該項目年產量的19%。

  與礦商的合作能夠保障車企的原材料供應處于穩定狀況,按時交付車輛。然而發展動力電池,需要一筆不小的投入。工信部發布的2021年鋰離子電池行業運行情況顯示,鋰電行業設備投資占總投資金額的63%-77%左右,每GWh設備投資金額約為1.84億元-3.35億元左右。另有機構數據顯示,鋰電設備方面,單GWh設備投資在2.2億元左右。

  以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為例,僅2022年前三季度,其研發投入規模已達105.77億元,作為汽車制造商的蔚來在動力電池上的研發投入或許更具參考價值,蔚來汽車在2022年5月被曝出投資2.185億元砸上海新建研發項目。

  動力電池的研發除了需要大量的資金外,還存在一定的技術門檻。電池廠商不斷進行材料上的創新以實現電池性能上的突破,車企對電化學的理解深度往往不如專業的電池企業。車企想要通過自研電池的方法實現提質增效降本,還需要形成一定的規模。車企可以雙軌并行,一方面尋求穩定的供應,另一方面著手自研電池。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