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與資本的雙重加持下,中國自動駕駛與智慧交通產業蓬勃發展。單車智能技術與全球并駕齊驅,車路協同項目借政策“春風”遍地開花。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智能網聯汽車行業需建立生態,相關行業跨界協同發展,同時,加速多場景的商業化落地。當前全球汽車行業正進入了百年不遇的大變局,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正在加速重構,行業正面臨重大的機遇和挑戰。
智能網絡汽車與傳統汽車不同之處諸多,核心區別在于自動駕駛輔助系統、智能座艙系統和車聯網系統,最顯著的特征是智能化、網聯化與平臺化。智能化即汽車搭載智能攝像頭、激光雷達等感知終端及智能操作系統、人工智能芯片,實現超視距數據采集與自動駕駛;網聯化即汽車通過車載單元與人、車、路、云全面互聯,實現數據互聯互通;平臺化即交通管理、信息服務等涉車業務的實現逐步向云平臺遷移。
隨著產業日趨成熟,各地對智能網聯汽車的認知愈發全面,不再僅僅聚焦于智能駕駛,而是開始加碼整個智能交通系統布局,加大路端智能基礎設施建設便是一大體現。廣州市、上海市、重慶市、合肥市、鄭州市等地均提及要推進現有道路基礎設施的適應性改造和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對交通信號燈、交通標志等設施進行網聯化升級改造,并部署車聯網路側感知設備、計算單元等。其中,無錫市更是在全國范圍內首次將車聯網道路基礎設施納入到隨路建設的范疇之中。在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院長助理戴一凡看來,建設“智慧的路”必不可少,這些智能基礎設施不僅能夠服務于自動駕駛車輛,對于傳統交通提升效率、安全性也有很大用處。
隨著智能網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各類互聯網行業巨頭的涌入,智能汽車領域正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戰略高地,隨著智能物聯汽車的數量不斷增加,我國智能汽車行業也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期。發展智能汽車對我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到2025年,我國標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基礎設施、法規標準、產品監督和網絡安全體系基本形成。
融合發展,汽車、通信、交通跨行業突破越來越明顯,百年行業產業的融合,將為汽車及相關產業帶來極大的機遇;其次,車、路、云一體化成為重要趨勢:一方面,以云控系統為代表的系列技術相繼落地應用,另一方面,汽車相關結構正向著5G網絡整車“云計算”方向迅速演進;此外,產業體系正由鏈式局域型向網狀生態演進,專業化分工體系正在重塑,跨界融合的產業鏈、供應鏈正在加速構建。
智能汽車的技術進步將逐漸開啟交通運輸業的新趨勢,智能汽車將其傳感器所接收的數據進行處理后對汽車進行精確控制,使之能夠有效降低酒駕、超速等違法違章導致的交通問題,提升出行的便捷,實現智能交通。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智能汽車也能有效幫助現有運輸業實現封閉路段下的自動港口、智能貨運等革新。
智能網聯企業的發展對標準的國際化協同要求越來越高。現在,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與全球并跑,一方面要協同,另一方面要把中國的特色盡快融入標準,向世界貢獻中國智慧。來,智能網聯汽車的互聯互通一定會受阻。各方將在融合感知、智能網聯、車路協同等領域共同推動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