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制造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上世紀90年代,隨著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數字化制造技術引起發達國家的關注和研究,美國、日本等國紛紛設立數字化制造研究項目基金及實驗基地,數字化制造的研究及實踐取得了長足進步。20世紀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發達國家認識到以往去工業化發展的弊端,制定“重返制造業”的發展戰略,同時大數據、云計算等一批信息技術發展的前端科技引發制造業加速向智能化轉型,把數字化制造作為未來制造業的主攻方向,給予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以搶占國際制造業科技競爭的制高點。
制造業信息化技術在近二十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三維造型技術的發展,一系列基于三維模型的信息化應用迅速發展起來,包括快速成型、基于三維的交互式文檔發布系統,以及支撐企業進行工藝設計、工藝驗證和工藝管理的數字化制造系統。
調查研究表明:90%以上的生產故障可以通過工藝設計解決,因此數字化制造技術的應用,成為中國制造業提升制造能力的關鍵途徑之一。
越來越多的國家把發展數字化制造作為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重要途徑,積極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服務型制造和智能制造。在我國制造業低成本比較優勢逐步減弱的背景下,要進一步提高產業發展質量,重塑制造業競爭優勢,就必須加快發展數字化制造,加緊推動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
自從德國提出了“工業4.0”戰略之后,各國開始大力發展制造業,我國頒布的《中國制造2025》可以視為中國版本的“工業4.0”。但是目前而言,我國制造業所處階段仍然較世界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差距。中國數字化制造行業產值規模在低基數的基礎上實現了爆發性增長,年均復合增速達11%,
數字技術是典型的通用目的技術,在國民經濟各行業廣泛應用并產生深刻影響,成為重構制造業競爭優勢的重要力量。制造業活動既包括企業內部的機器設備、工廠、物流、運營管理等價值鏈體系,也包括從研發設計到加工制造再到營銷、客戶服務、產品回收等產品全生命周期,還包括制造企業與上下游供應商、合作伙伴構成的商業生態。因此,制造業數字化涉及企業內部生產鏈條、產品全生命周期和商業生態等全方位。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能夠有力激發產業鏈潛能。
影響我國數字化制造行業發展的因素分析
1、固定資產投資對先進制造業發展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宏觀層面.首先,一國或地區經濟社會對于固定資產的購買可以形成有效需求,有效需求能夠增加社會總需求,從而引起社會總產出的增長,社會總產出的增長帶動經濟的繁榮,處于經濟社會中的先進制造業的產品就更容易銷售掉。
2、高素質人才是企業采用先進制造技術生產制造與先進管理技術管理的前提。先進的管理技術是將管理過程通過計算機程序的形式加以實施的,這也要求企業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會熟練操作計算機,并有現代管理學理論知識。高素質人才是先進制造業企業技術與產品更新的源泉,而人力資本投資的主要形式是教育投資。
3、數字化制造業的先進性體現在技術的先進性,包括使用先進的制造技術與先進的管理技術,生產制造具有先進性的工業產品。數字化制造業獲得先進的技術主要是通過企業自主研發。通常以研究與開發(R&D)作為技術進步的衡量指標。
我國數字化制造行業市場飽和度分析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制造業產出占世界比約為28.2%,連續4年保持世界第一。在500余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有220多種產量位居世界第一。過去我國制造業主要依靠要素驅動,但賴以保持競爭優勢的多種要素約束日益趨緊。目前,國內對數字化制造裝備產業的發展側重技術追蹤和技術引進,而由于基礎研究能力不足和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力度不夠,導致產業整體技術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我國數字化制造行業仍處于初級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