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在節能、碳排放管理、非化石能源利用、化石能源清潔高效低碳利用等領域標準化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并在特高壓輸變電、智能電網、風電、光伏等方面實現國際標準引領。但與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迫切需求相比,“雙碳”標準體系的全面性、協調性、先進性都有待提升,標準與政策銜接、標準有效實施機制、標準國際化水平等還存在不足。《方案》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夯實雙碳基礎共性標準,結合能效提升、傳統能源清潔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負碳技術推廣等碳達峰碳中和的主要技術路徑,系統布局碳減排和碳清除標準制修訂任務,以標準為雙碳市場化機制提供規則、指引,強化標準實施應用。
在推進雙碳標準體系建設過程中,面對標準研究基礎相對薄弱、人才隊伍相對不足、國際形勢復雜動蕩等多種挑戰,《方案》提出應加大技術研究、人才培養和國際協調等工作保障力度,夯實雙碳標準體系建設基礎。
一是更加重視雙碳標準的技術研究,集中力量支持雙碳基礎通用標準相關技術方法研究、數據平臺建設和應用工具開發,為雙碳標準體系奠定堅實的科研基礎。
二是加快雙碳標準化人才培養,主動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理念的應用型、復合型雙碳標準化專家隊伍,加大宣傳培訓力度,提升各相關方運用雙碳標準的技術能力。 三是堅持開放包容的態度建設國際國內協調的雙碳標準體系,推動碳核算、碳足跡、碳中和等先進適用國際標準在我國轉化應用,支持綠色低碳前沿技術等國內標準的國際轉化,積極分享我在氣候變化、綠色金融等方面的雙碳標準化經驗,提升我國可持續發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