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上海智能網聯汽車年產量預計超200萬輛,產值超過5千億元。”11月9日,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 湯文侃于第12屆中國汽車論壇上如是透露。
據湯文侃介紹,當前,上海已將汽車作為“3+6”新型產業體系的重點產業之一,著力提升產業鏈韌性,已布局8家整車企業、600余家國內外主要零部件企業。
在今年過去的十個月內,上海市實現汽車產量240萬輛,同比增長11%,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77萬輛,同比增長66%,為上海工業穩增長做出有力支撐。
面向汽車產業變革新機遇,上海進一步加強全產業鏈布局,培育智己、飛凡等智能新車型,攻關汽車核心芯片、車載操作系統等產業鏈短板,加快構建高端、新興、智能、開放的現代化汽車產業體系。
針對當前汽車產業日益高漲的新能源、智能網聯以及氫燃料電池技術,上海市以此為贏得未來發展主動權的重要抓手。
具體來看,目前上海已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90萬輛,規模位居全球城市第一;累計開放926條1800公里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向27家企業頒發了458張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牌照,道路里程、測試企業數量和牌照數量均位居全國首位。
11月7日,在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舉辦的“第二屆智能交通上海論壇”上,上海市上海首批自動駕駛高速公路正式開放,全球首張智能網聯載貨示范運營證件正式頒發。
彼時,上海市交通委表示,首批自動駕駛高速公路包括嘉定區域內G1503繞城高速21.5公里、G2京滬高速19.5公里和嘉定區內303條、459.6公里地面道路。此次嘉定區開放道路里程達500.6公里,實現了嘉定自動駕駛測試道路全域開放,也實現了國內首個“大流量、高動態、高復雜”高速公路場景的重大突破。截至目前,上海累計開放926條、1800公里測試道路,可測場景15000個。
“面向未來,我們將加快布局智能終端、綠色低碳新賽道,實施消費終端爆款打造、商用終端加速落地等六大行動,
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地方立法,試點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湯文侃透露。
基于此,上海市還將圍繞加快建設世界級汽車產業中心,著力強化高端制造、知名總部、前沿創新、交流展示四項功能。
截至目前,上海市已集聚了汽車復合型高端人才超15萬人,占全國的22%;建成充電樁62萬個(車樁比1.4:1.居全國領先地位),建成15個國家級、百余個市級公共服務平臺和技術中心,持續提升新能源汽車大數據平臺、動力電池溯源平臺和充電設施管理平臺等服務能力。同時,上海協同相關城市建設了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1+6”上海城市群,成立了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
展望未來,湯文侃表示,“上海將全面貫徹二十大提出的制造強國、交通強國的戰略部署。在工信部等中央部委支持下,上海將加快構建一流營商環境,推動各方合作協同,全力打造產業規模最大、生態環境最優、整體競爭力最強的汽車產業集群,持續引領我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