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品形態、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費結構和社會運行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經過多年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水平顯著提升、產業體系日趨完善、企業競爭力大幅增強,產業進入疊加交匯、融合發展新階段。必須搶抓戰略機遇,鞏固良好勢頭,充分發揮基礎設施、信息通信等領域優勢,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不僅僅是新能源整車行業高速增長,配套產業鏈也持續呈現高景氣發展態勢。隨著上市公司三季報披露拉開序幕,在新能源汽車需求旺盛的帶動下,鋰電行業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普遍大增。在今年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下,新能源汽車行業能如此大放異彩,凸顯了上下游產業的發展韌性。我們也更有理由相信,隨著我國經濟穩健向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也將持續蓬勃發展,長期向好的趨勢將持續。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綱領性文件,表明國家對于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視,強調了新能源在整個汽車工業中的發展地位,也再次重申了新能源是國家層面的發展戰略。不止是新能源汽車本身,《產業發展規劃》還試圖推動探索新能源全產業鏈的布局和完善,鼓勵新能源汽車、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企業跨界協同,鼓勵整車及零部件、互聯網、電子信息、通信等領域企業組成聯盟,以及對內深化行業管理改革,對外擴大開放和交流合作和加快融入全球價值鏈等。將通過系統性手段夯實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做大做強。
一是下游的強烈需求。碳30·60目標的確立,使得以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方式迎來長期的發展機會,下游的光伏裝機量需求暴漲,對上游的硅料、硅片、電池片等整個產業鏈都造成了供給不足的壓力。再加上一部分海外能源危機導致的光伏需求爆發,共同使得下游裝機需求持續高漲。二是供給不足。光伏產業上游的硅料生產周期長,從投資到滿產,大約要經過18個月的產能周期,無法及時滿足下游暴漲的需求,主要硅料大廠基本在2021年下半年開始擴張產能,按照產能周期,2022年下半年開始投產、2023年上半年開始大規模釋放產能,因此硅料產能緊張的供求局面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三是疫情及地緣政治沖突導致的全球供應鏈不穩定。由此引發的結構性供應鏈斷裂問題。四是硅料成本上漲導致的價格上漲。硅料是耗能大戶,其中約30%的成本是用電成本,而去年和今年多次出現“電荒”,使得硅料的生產成本都有一定的上行, 進而傳導到硅料的價格。
隨著汽車動力來源、生產運行方式、消費使用模式全面變革,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正由零部件、整車研發生產及營銷服務企業之間的“鏈式關系”,逐步演變成汽車、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領域多主體參與的“網狀生態”。相互賦能、協同發展成為各類市場主體發展壯大的內在需求,跨行業、跨領域融合創新和更加開放包容的國際合作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時代特征,極大地增強了產業發展動力,激發了市場活力,推動形成互融共生、合作共贏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新能源車方面,隨著新能源車單月滲透率不斷提高,市場雖然對其未來增長潛力仍有所擔憂,市場擔憂情緒有所緩解。且國內新能源車逐漸占據全球市場,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其中新能源車占比20%,占比在不斷提升。新能源車產業鏈有望復制光伏產業,占據海外市場成為另一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