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企業動態 > 資訊詳情

TI德州儀器的前世今生,模擬芯片的黃埔軍校!

時間:2022-10-12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德州儀器——全球最大的模擬半導體公司,其前身是一家成立于1930年做地質勘探的地球物理業務公司,1951年更名為德州儀器,1954年正式進入半導體市場,推出首款商用硅晶體管。細數全球半導體Top10榜單,從93年起,德州儀器就名列其中。直到現在,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它仍然占據著極其重要的戰略位置。據不完全統計,德州儀器擁有約45000種模擬產品和客戶設計工具,市面上幾乎所有電子設備中都含有它的產品。

       德州儀器——全球最大的模擬半導體公司,其前身是一家成立于1930年做地質勘探的地球物理業務公司,1951年更名為德州儀器,1954年正式進入半導體市場,推出首款商用硅晶體管。細數全球半導體Top10榜單,從93年起,德州儀器就名列其中。直到現在,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它仍然占據著極其重要的戰略位置。據不完全統計,德州儀器擁有約45000種模擬產品和客戶設計工具,市面上幾乎所有電子設備中都含有它的產品。

  羅馬非一日建成。德州儀器最早由塞瑟爾·H·格林、J·埃里克·約翰遜、尤金·麥克德莫特、帕特里克·E·哈格蒂在1947年創辦。最初的母公司是地球物理業務公司(GSI),用來生產新發明的晶體管。一開始GSI(德州儀器前身)主要業務是為石油工業提供地質探測服務,后來行業出現供大于求的蕭條期,就轉做了軍火供應商。1952年,德州儀器從西部電子公司(Western Electric Co.,AT&T的制造部門)以2.5萬美元購買了晶體管生產專利,開始從事晶體管的制造和銷售。德州儀器在半導體領域的布局極具前瞻性,哈格蒂深知以銷售為主的業務終將不是長久之計,同年轉向自主研發,并吸引了大批有識之士加入。經過研發人員的不斷努力和嘗試,德州儀器聞名遐邇于信號處理與模擬電路。除了提供模擬技術、數字信號處理(DSP)和微處理器(MCU)半導體以外,德州儀器還致力于汽車及工業設備芯片的研發生產。德州儀器發展簡史回顧漫長的90多年,在半導體行業,德州儀器有著非常輝煌的發展史——

  1940s

TI開始將信號處理技術應用于潛艇偵測,隨后也將雷達應用于該領域,這使其在1946 年成功創建了電子設備實驗室和制造廠。

  1950s

  1954 年,德州儀器 (TI) 公司正式成立,以硅晶體管的發明創新進軍半導體行業。1958 年,TI 員工 Jack Kilby 發明了集成電路,從根本上改變了半導體行業,并為所有現代電子元器件打下了堅實基礎。

  1960s

1967 年,TI開發出第一款電子手持式計算器 (Cal Tech),與此同時,TI也將工作重點轉向開發更快、更小、功能更強大的 TI 芯片。采用TI組件的阿波羅月球探測模塊(Apollo Lunar Exploration Module)在這十年間登上了月球。

  1970s

  為了改造家用電器、消費類電子產品和工業用設備,TI推出了第一款單芯片微控制器(MCU),它將所有的計算元件組合在一塊硅片上。TI 工程師還發明了單芯片語音合成器,在 TI 的"我說你拼"(Speak & Spell) 玩具上首次亮相。

  1980s

  1980 年,TI 推出其首款商用單芯片數字信號處理器 (DSP),并生產出一款面向高速數字信號處理的微控制器。5年后,TI發明了數字微鏡器件(也被稱為 DLP ?芯片),它為 DLP 技術(獲得 1998 年的艾美獎)和 DLP Cinema?( 2009 年獲奧斯卡? 科學與工程獎 )屢獲殊榮奠定了基礎。

  1990s

  TI MSP430? MCU 的問世將嵌入式處理提升到新的水平,可提供低成本與高效設計等優勢。此外,TI還推出了第一款專門設計用于手機的應用處理器 (OMAP)。1990 年,TI 憑借 TI-81 占據了圖形計算器行業的領先地位,并于 1999 年推出具有 FLASH?–ROM 存儲器的 TI-83。

  2000s

  TI 將發展重點集中在模擬與嵌入式處理技術方面,生產出支持多種應用的半導體技術。2007 年,TI發布了第一個單芯片數字手機解決方案 (LoCosto) 系列,從而使手機技術進一步普及,并通過增加手機功能讓其變得更加智能。2009 年,達拉斯 Kilby 實驗室正式開放,推動了 TI 的創新,并且為TI的工程師營造了一個快速開發具有突破性和新興技術的環境。

  2010s2011年,TI收購國家半導體公司,為下一代信號處理技術奠定了基礎。TI在整個公司范圍內開發突破性的創新,其中包括:2011 年推出的業內第一款面向能量采集應用的微功耗升壓充電器 (bq25504) 和 TI 教學技術的第一款全彩色、有背光顯示的圖形化計算器 (TI-NSpire CX (Cas))、2012 年發布的面向快速移動應用開發的首款具有 6 個傳感器的 Bluetooth 低能耗套件(SimpleLink? Bluetooth? 低能耗 SensorTag 套件)和幫助開發人員在工業和醫療市場內采用 DLP 技術的 DLP? 評估模塊以及 2013 年出品的業內首款電感數字轉換器 (LDC1000)。

  目前,德州儀器將業務聚焦于模擬業務和嵌入式處理業務,在細分應用場景中,工業最大,其次是個人電子和自動駕駛,這三者加起來占據3/4。

  2021年,其模擬事業部的年收入為140.5億美元,同比增幅 29%;嵌入式事業部收入 30.5 億美元,同比增幅 19%。其他事業部核心產品是 DMD 芯片,2021 年收入 12.5 億美元,同比增幅 24%。

  其中,汽車業務是德州儀器增長最快的領域,從 2013 年的 12% 增加到 2021 年的 21%,收入從 15.4 億美元增加到了 38.5 億美元。顯然,德州儀器是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主要受益者。

  在DSP領域,TI全球主要競爭對手有:ADI、英特爾、瑞薩、Freescale、賽靈思、AMI;在MCU領域,TI全球競爭對手較多,主要有:瑞薩、ST意法半導體、恩智浦、Microchip、英飛凌、Toshiba、Samsung、Cypress等巨頭。

  半導體行業常青秘訣:重研發,重人才一直以來,德州儀器都非常重視研發和銷售能力的建設,其研究和開發費用(R&D)占營收的比例長期穩定在10%左右。2020年德州儀器研發投入15.3億美元,是美國研發投入前十的半導體公司之一,擁有超6萬項的專利。據悉,目前為止,德州儀器擁有十萬余種產品,涵蓋到從處理器、微控制器、無線、到ADC/DAC的所有產品,能為客戶全方位的解決需求。其實,令人驚嘆的不止TI精彩的發展歷程。事實上,TI還十分善于培養人才,被譽為“半導體業內的黃埔軍校”,中國眾多集成電路公司的精英骨干都來自于此。這些人才為中國半導體產業擎起了半邊天,在追趕國際先進水平的征程上立下了汗馬功勞。筆者簡單梳理了一份表格,看看這些來自TI的芯片創業者們,正在何處任職,又在哪些芯片賽道展現著“中國芯”力量?

  在中美科技戰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選擇回國,助力國產半導體的發展。這些高端技術人才,勢必在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土壤中深耕,讓一家家優秀的企業成為獨立自主的參天大樹,不斷為芯片國產化破局之路提供寶貴的新鮮血液。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