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軟件被譽為工業制造的大腦和神經,隨著全球“傳統制造”加快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工業軟件正在成為智能制造的核心基礎性工具,是支撐國家發展和創新的隱形“國之重器”。此前,工信部出臺的《“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提出,要補足國內產業鏈短板弱項,其中工業軟件將是重點補強環節。
據了解,中國工業軟件大多依賴海外產品,存在安全隱患。根據《中國工業軟件產業白皮書(2020)》數據,2019年中國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國產化率僅有5%,生產控制類為50%,經營管理類為70%,在高端工業市場國產化率更低。大量工業企業使用海外工業軟件產品,如果出現安全問題,將對國計民生造成巨大損失。
伴隨著制造業轉型步伐的加快,工業軟件的重要程度也在不斷提升。與部分行業靠砸錢就能跑馬圈地的商業模式不同,工業體系有龐大而復雜的供應鏈,工業軟件需要將工業細分領域的Know-How與工業機理有序地封裝進軟件,而不同的細分領域的Know-How又完全不同。因此純資金砸不出工業軟件,這個行業需要長時間的沉淀與積累。
“十三五”期間,我國密集推出促進工業軟件發展的政策,極大促進了我國工業軟件行業發展。進入“十四五”,配合智能制造、芯片產業、加速內循環等新發展戰略,促進工業軟件行業發展的政策和指導意見繼續出臺。
2021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快補齊基礎軟件等瓶頸短板。2021年11月,工信部發布《“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提出打造面向工業生產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孿生系統,推進綠色技術軟件化封裝?!?a href="http://www.hysjfh.com/internet/"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加強工業互聯網安全工作的指導意見》等產業政策為工業軟件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明確、廣闊的市場前景。此外,各地方政府也出臺相關政策推動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各年度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統計公報中的數據,2021年我國工業軟件營收規模達到2414億元,同比增長22.3%,近十年復合增速約14.2%。
1.EDA
從國產EDA軟件發展史來看,從上世紀80、90年代起,就不斷地有中國企業進軍EDA軟件領域,直到1993年,華大九天發布了國內第一款EDA軟件——熊貓ICCAD系統,實現了國產EDA從0到1的突破。
近年來,華大九天結合自身在EDA技術積累和持續的技術開發,研發并掌握了多項核心技術,在EDA工具軟件及相關服務領域形成了行業領先的技術優勢。今年7月29日,華大九天正式登陸創業板。上市首日,華大九天大漲129.43%,成交額36.73億元,振幅22.76%,換手率69.17%,截至收盤總市值突破407.21億元。
2.CAD
以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CAD為例,長久以來,CAD工業軟件市場被歐美巨頭壟斷,法國達索系統、德國西門子、美國參數技術(PTC)、美國歐特克(Autodesk)等就占據了CAD軟件行業絕大部分市場份額。艾瑞咨詢數據顯示,我國CAD市場規模增速高于全球市場,但較歐美等發達國家仍存在差距,2020年市場規模為35億元,并預計2023年將達到67億元。中望軟件是國產CAD龍頭,已具備完善的2D/3DCAD產品線,核心產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2019年,中望軟件正式推動All-in-OneCAx戰略布局,在2DCAD和3DCAD/CAM的基礎上,逐步完善CAE產品線,目前已在電磁核心算法EIT及Yee網格、FEM網格等技術上取得競爭優勢。
3.其它工業軟件
寶信軟件系中國寶武實際控制、寶鋼股份控股的軟件企業,是中國鋼鐵領域的工業軟件龍頭,產品矩陣從最底層智能裝備,到工業自動化,到MES軟件,到上層ERP管理軟件,再到工業互聯網平臺全產業鏈產品。2021年7月26日,寶信軟件發布了自主研發的工業控制系統的核心部件—大型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產品,該PLC主要面向冶金高端裝備工藝需求,是寶信軟件深耕鋼鐵行業又一個重大創新成果。
中控技術則深耕工業自動化領域,其集散控制系統(DCS)2021年市占率達33.8%,連續十一年蟬聯國內DCS市占率第一,安全儀表系統(SIS)2021年市占率為25.7%,排名第二。國內EPR市場廣闊,同時制造業細分領域繁多,目前并未形成寡頭壟斷格局。目前SAP、Oracle等國外頭部廠商占據大量市場份額,金蝶、用友、鼎捷軟件在本土廠商中位列第一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