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芯片產能即將過剩,中芯國際卻515億擴產28nm,邏輯是什么?

時間:2022-08-30

來源:互聯網亂侃秀

導語:不管大家承認不承認,也不管晶圓廠們開心不開心,當前芯片的產能已經趨向于飽和了,晶圓產能過剩,確實很快就要來了。

  不管大家承認不承認,也不管晶圓廠們開心不開心,當前芯片的產能已經趨向于飽和了,晶圓產能過剩,確實很快就要來了。

  按照第三方機構的預計,今年全球芯片銷量增速可能只有去年一半,明年增速可能會創下2019年以來新低,然后整個芯片產業進入下行周期。

  事實上,從當前的芯片市場也能夠看到端倪,最開始是消費電子芯片跌價,像驅動IC、GPU、DRAM等價格跌了,后來部分汽車芯片也跌了。

  前幾天,央視還報道稱,3500元的芯片跌到600元,200元的芯片跌到20塊,最高跌了90%,為什么跌價,還不是因為市場供需關系慢慢恢復平衡了,庫存過高了。

  而庫存過高后,馬上就會引來砍單,然后就是產能過剩,這個是沒得跑的。

  不過,在這么明顯芯片下行,產能就要過剩的檔口,中芯國際卻宣布,投資75億美元(約515億元人民幣),在天津建設晶圓廠,用于28-180nm工藝,面向通訊、汽車電子、消費電子、工業等產業。

  一時之間,很多人表示不解,稱當前芯片產能即將過剩,為何中芯國際一點都不擔心呢?原因是什么,背后的底氣又是什么?

  其實,這是外部環境造成的,如果真的全球芯片一體化,中間有沒有這種那種的禁令,那中芯國際可能真得悠著點,畢竟全球的產能都是流動調整節的。

  但目前美國在破壞這種全球一體化,并且不僅是美國,日本、韓國、歐洲等國家,都在推動芯片制造的本土化,盡量減少對國外的依賴。

  所以中國大陸為了確保供應鏈的安全,在國內擴大產能,推動晶圓制造本土化,也是符合國家政策方向的。

  國內晶圓制造缺口有多大?2021年,中國大陸集成電路市場規模為1865億美元(本土消耗),實際在大陸制造的芯片產值僅為312億美元,自給率約為16.7%。

  而這312億美元中,大陸本土企業還只123億美元,占比為39.4%,僅占全球市場的2.4%,僅占國內市場的6.6%,可見缺口有多大?

  所以中芯國際擴產,考慮的是本土供應鏈的安全、自給等方面,而不是全球產能過剩這一環。畢竟現在全球產能也無法實現真正流動,所以大家不必太過于擔心全球產能過剩,只要大陸產能不過剩,就得擴產,提升自給率,才是我們的目標。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