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7月31日發布的中國采購經理指數(PMI)顯示,7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49.0%,比上月下降1.2個百分點,位于臨界點以下,制造業景氣水平有所回落。
從企業規模看,大、中型企業PMI分別為49.8%和48.5%,比上月下降0.4和2.8個百分點,降至臨界點以下;小型企業PMI為47.9%,比上月下降0.7個百分點,仍低于臨界點。
受傳統生產淡季、市場需求釋放不足、高耗能行業景氣度走低等因素影響,本月制造業供需在6月份快速釋放后有所回落,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49.8%和48.5%,比上月下降3.0和1.9個百分點,均位于收縮區間。
近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企業生產經營持續承壓,市場預期受到一定影響,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2.0%,比上月下降3.2個百分點,繼續位于擴張區間。
從行業情況看,調查的21個行業中,有10個行業PMI位于擴張區間,農副食品加工、專用設備、汽車、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等行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位于59.0%以上較高景氣區間,行業市場預期總體穩定;
而剩余紡織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和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均連續4個月位于收縮區間,相關企業對行業發展前景信心不足,是本月PMI回落的主要因素之一。
從價格來看,受石油、煤炭、鐵礦石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等因素影響,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為40.4%和40.1%,比上月下降11.6和6.2個百分點。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兩個價格指數在調查行業中最低,原材料采購價格和產品出廠價格顯著回落。
由于價格水平大幅波動,部分企業觀望情緒加重,采購意愿減弱,本月采購量指數為48.9%,比上月下降2.2個百分點。“PMI指數下降,表明內生性下行壓力較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表示,散發疫情加上需求收縮,多重困難下企業面臨不小壓力。
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僅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于臨界點,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均低于臨界點,反映市場需求不足的企業占比連續4個月上升,本月超過五成,市場需求不足是當前制造業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制造業發展恢復基礎尚需穩固。
除了工業制造業之外,消費電子同樣步入衰退期
近期據臺灣媒體報道,PC大廠戴爾已緊急通知面板廠商,自7月起,顯示器和筆記本電腦面板的第三季度訂單“砍”去50%。受影響的面板廠,包括京東方、LGD、友達、群創、華星光電、夏普,影響層面涵蓋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和韓國面板廠。戴爾為了控制財務庫存及避免存貨跌價損失,對以往與面板供應商的簽訂供貨及數量保證的協定完全置之不理,全部直接“砍單”。
此外,早在今年6月中旬,三星下令要求包括面板、手機、存儲器部門在內的所有事業群暫停采購直至7月底,并報告庫存狀況。本次暫停采購涵蓋電視、智能手機和家用電器等產品,涉及芯片、電子零件和最終品包裝,同時三種組件被限購,包括顯示器、集成電路和備件(PCBA、電源等)。
PC\三星等電子消費企業,作為行業龍頭,“砍單”說明其不看好全球整體市場,市場情緒為此也受到波及。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的最新預測也顯示,2022年全球PC出貨量將大幅下滑9.5%,消費電子市場同樣進入衰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