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取代中國”?印度“芯片雄心”背后在發生什么?

時間:2022-07-01

來源:環球時報

導語:印度最大集團公司塔塔一名高管近日高調宣布,半導體廠商在亞洲面臨“地緣政治擔憂”和“自然災害風險”,而印度將成為“替代目的地”。該高管強調,在“中國+1”戰略下,將有更多跨國公司在印投資。多年來,印度不時向外界透露“芯片雄心”,美國也慫恿印度成為“中國替代者”。印度芯片產業現狀如何?能否在芯片產業對中國取而代之?《環球時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日經亞洲》近日以“印度在風險中被吹捧為芯片投資選擇”為題報道稱,印度塔塔科技首席執行官拉賈·曼尼卡姆表示,印度和東南亞是芯片制造商的目的地,理由是印度地理位置優越,海陸交通便利。另據印度《經濟時報》報道,新加坡星展銀行電信、媒體和技術執行董事羅伊表示,隨著跨國公司“中國+1”戰略的執行,印度或成為芯半導體投資首選目的地。

  談起印度芯片,不少人往往不以為然。事實上,印度是世界芯片設計大國。《環球時報》記者曾多次前往印度“硅谷”班加羅爾國際科技園,這里高樓林立,很多人想不到這里還是世界上主要芯片設計中心之一。

  美國得克薩斯儀器公司很早就在班加羅爾建有高科技研發中心,進行半導體設計。雖然印度本土沒有知名的芯片設計企業,但班加羅爾卻坐擁全球一半的半導體設計服務公司,像英國ARM、美國高通、英特爾等全球著名的半導體公司都在印度建立設計中心。

  作為芯片設計單科領域的“特長生”,印度芯片制造大國雄心和夢想一刻也沒有停止過。20世紀90年代初,印度就著手芯片產業發展,但1998年核試驗遭受美國制裁,讓印度芯片發展化為泡影;2007年印度想要引入英特爾在本地建廠,但英特爾考察后轉向在中國和越南建廠;2012年印度制定國家電子激勵政策再次發力芯片產業發展,然而,印度卡納塔克邦隨后拒絕一家芯片制造商的辦廠申請。當地政府稱,擔心芯片制造產生的廢水廢渣會影響地方環境,但媒體披露,真實原因是這座工廠會令當地脆弱的電力供應產生無法彌補的空缺。

  相比之前印度政府芯片制造政策一再流產,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印度芯片制造的雄心和呼吁更大,力度更強,更顯急迫。2020年5月,印度政府宣布計劃成立芯片生產部門,同年12月,印度政府批準對三星在印度的顯示器工廠的財政激勵措施;2021年12月,印度政府批準一項約100億美元的激勵計劃,旨在吸引全球芯片及顯示器制造商進入印度,而印度政府將向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高達項目成本50%的財政支持。

  據報道,國際半導體財團ISMC最近聲明,考慮在印度卡納塔克邦投資30億美元建立芯片代工廠,生產65納米芯片,以色列高塔半導體提供高技術支持。印度礦業集團萬達塔與臺灣富士康簽署一項協議,最早在2025年啟動半導體生產,投資約100億美元。印度電子與半導體協會報告預測稱,印度半導體市場規模將從2021年的271.5億美元增長到2026年的640.5億美元。

  抓住“窗口期”?

  印度如此迫切地推動芯片產業轉型,意在抓住全球芯片短缺所帶來的“窗口期”。受中美地緣政治和經濟競爭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跨國企業收緊在中國投產的步伐,而東南亞地區芯片產能也接近飽和,印度成為最佳的選擇。

  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秘書長耿博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從供給端來看,疫情席卷全球導致半導體供應中斷,印度芯片短缺問題尤為突出。印度政府已經意識到,在半導體芯片等關鍵領域完全依賴全球供應鏈并不可靠。從需求端看,印度國內擁有大量汽車制造和電子產品制造業,2019年,印度已成為世界第二大手機制造國。印度芯片內部市場需求十分旺盛。

  此外,美西方也為印度“抬轎子”推波助瀾。集微咨詢總經理韓曉敏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目前印度半導體發展背后是美國的支持。美國駐印大使表示,印度有機會完全整合印太供應鏈,包括半導體產業,成為中國替代者。印度電子與半導體協會近期和代表美國芯片行業的半導體行業協會簽署一份諒解備忘錄,以確定兩國間的潛在合作領域。美國選擇和印度合作,不僅是看中印度有許多半導體設計人才,更是想與印度深化合作,提高自身發展芯片的實力,減少對亞洲芯片體系的依賴。

  而印度力爭培育芯片產業,更重要的原因是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印度芯片極度依賴中國及東南亞生產的芯片。據印度政府統計,截至2020年3月,印度進口價值1.15萬億盧比(100印度盧比約合8.48元人民幣)的電子元件,其中約37%來自中國。

  印度的弱點

  但印度發展半導體產業,缺點也十分明顯。目前為止,印度政府對芯片行業的支持更多是政策上的表態,財政支持還很不夠。韓曉敏認為,半導體產業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晶圓廠極為昂貴,即使規模相對較小的工廠,建設成本也達數十億美元。印度僅投入100億美元,財力支持不夠。在當前印度政府財力有限的情況下,獲得半導體龍頭企業的外部資金支持,將是該計劃成功的關鍵,但能否獲得這一支持有待觀察。

  其次,印度當前缺乏制造能力。據了解,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和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目前都建有各自的晶圓廠,但它們的產能僅為滿足自身需求,同時也未能達到滿足半導體產業化生產的復雜工藝水平。此外,印度其他技術及人才儲備不足。印度IT企業在服務外包領域達到頂尖水平,且坐擁大量的芯片設計人才,但耿博表示,芯片產業是封裝、測試等一個大的產業鏈,印度只擅長設計,其他技術儲備幾乎零起點,相關人才儲備嚴重不足。與芯片設計人才相比,制造人才的培養需要更長周期和產業支撐。

  第三,印度資源效能不足、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半導體產業對水資源需求量大,同時需要極其穩定的電力供應,以及大量的土地和強大的基礎設施。印度《商業標準報》分析認為,印度在這些方面問題百出。

  此外,國際局勢不完全有利于印度。印度南亞學者拉賈·莫漢表示,成為全球半導體中心是印度政府最具雄心和挑戰的任務。這需要整合各種技術、工業能力和全球伙伴。耿博認為,即便有美國支持,依據印度現有基礎,發展芯片制造業也絕非易事,況且美國也不會把核心制造技術給印度,只會打造印度低端的角色。

  成都世通研究院執行院長龍興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和中國相比,印度芯片行業基礎弱、營商環境差,從投資角度來說,印度條件甚至比不上印度尼西亞,并不是跨國公司在亞洲首選。因此,跨國企業對印度芯片行業的投資,多是“試試看”的心態,類似三星半導體在中國的大規模布局,在印度很難實現。

  龍興春表示,印度人喜歡“造概念”,但半導體這種高科技行業需要真才實干。他認為,印度芯片行業想真正取代中國很難實現,該行業短期在印度也不會有太大成長。

  還有分析人士表示,印度制造芯片整體國際環境要好于中國,但野心與能力之間不匹配。印度政府發展芯片制造業,反倒越來越像個“大餅”,在選情或者民意低迷的情況下,搬出來激勵一下。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