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自“十三五”以來,我國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尤其是工業機器人。2021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為25.6萬臺,同比增長48.8%,已經連續8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國。
目前,關于工業機器人的報告多以機械結構進行分類,本報告將以應用領域作為分類維度,聚焦市場研究,重點從行業概況、產業鏈、細分市場、重點玩家、未來發展多個方面來展現目前工業機器人應用落地情況,希望能為廣大從業者和各方關注人士提供有益的幫助。
一、核心觀點
1、政策環境扶持產業發展,勞動市場催化使用需求,技術創新推動產品優化。據億歐智庫測算,預計2025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將突破45萬臺。
2、工業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是控制器、伺服系統和減速器,其成本占比高達60%,其中用于工業機器人的國產控制器和伺服系統與國際產品差距不大,國內廠商已經開始普遍使用國產產品,但減速器(尤其是RV減速器)由于傳動精度等差距還主要依賴進口。
3、在采購工業機器人之前,企業需要權衡工業機器人、人工和傳統設備的優劣勢。和人工作業相比,工業機器人適用于對標準化要求高、批量大、品類少的生產;和傳統設備相比,工業機器人適用于對柔性化有一定要求的生產。
4、工業機器人目前主要面臨五大市場痛點:全自動化方案缺失、高效但不智能、復雜工藝不盈利、使用需要專業人士和特殊需求難滿足。
5、應用來看,搬運作業/上下料和焊接是應用最多的兩種工業機器人,占比分別為55%和25%,其次是裝配(10%)、加工(5%)和噴涂(3%)。不同類別的工業機器人市場特征不同,和人工以及傳統機器相比優勢也不同,但總的來說,工業機器人的優勢在于可以提高效率、提高良品率和降低成本。
6、未來,自主移動機器人(AMR)和協作機器人或將成為新的主流賽道;中國工業機器人企業在核心零部件、核心技術、工藝軟件包等領域的持續深耕也將逐漸搶占外資市場,“從小入手、慢慢滲透、曲線救國”。但我國仍舊面臨著核心零部件和核心技術依賴進口、行業深入不足導致的工藝軟件包不成熟、規模經濟不成型、相關的行業標準缺乏、專業人才匱乏等困境。
二、報告摘要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36.6萬臺,同比增長54.4%。自2016年國家統計局開始統計工業機器人產量以來,中國工業機器人的產量一直呈現正增長趨勢。另一方面,2021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為25.6萬臺,同比增長48.8%。據《“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我國已經連續8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國。
由于2021年的高基數和2022年國內疫情反復無常,億歐預測2022年工業機器人的產量增速僅為8%,銷量增速僅為10%,2025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將突破45萬臺。
工業機器人的上游核心零部件主要是減速器、伺服系統和控制器,也是工業機器人核心技術壁壘所在。該三大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占工業機器人總體成本的60%,其中減速器成本占比最高,達30%,其次是伺服系統(20%)和控制器(10%)。
就毛利率來看,上游核心零部件的毛利率也更高,其中成本占比最高的減速器的毛利率也最高,達40%,其次是伺服系統(35%)和控制器(25%)。
由于發達國家工業化起步早且產品更為成熟,國外廠商占據中國工業機器人上游零部件的主要市場份額。
工業機器人適用于標準化和柔性化的場景,但也面臨著全自動化方案缺失、高效但不智能、復雜工藝不盈利、使用需要專業人士、特殊需求難滿足的五大市場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