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報警平臺可以支持報警中心客戶端應用也可以支持手機APP使用,在報警的同時可以在地圖上實時顯示報警點的位置信息,并且對移動的被盜物品進行實時跟蹤。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報警技術和互聯網技術水平也得了顯著提高,廣泛應用于社會各個領域中,在人們工作與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移動報警是一項綜合性內容,不僅要把握當前市場發展的機遇,還要對行業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具有清楚的認識,確保市場發展的持續性及穩定性。
移動報警的特點
固定報警是指在固定的建筑物內安裝報警設備,當有非法入侵時就可以觸發報警。報警信號通過報警主機經電話線或有線、無線網絡發送至報警平臺的報警系統。移動報警不是針對建筑物進行入侵防范的,而是針對每一個貴重物品進行防盜的。這兩種報警方式的應用方向有本質的區別。
功能上的區別
1、移動報警器體積很小并且將報警主機與探測器合并在一起,可以附著在物品上或安裝在物品內部。而固定報警設備的主機與探測器分別安裝,體積較大主要是安裝在建筑物內部。
2、移動報警器采用電池供電,而固定報警器大多采用220V市電供電。
3、移動報警平臺在報警后可以實時顯示報警地點在地圖上的位置,而固定報警不具備此功能。
移動報警技術的挑戰
移動報警技術發展理念滯后
移動報警技術是在傳統報警技術的基礎上緩慢發展起來的,兩者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之處,移動報警技術和傳統報警技術在功能上有相似之處,但在實現功能的方式上卻有著明顯不同。當報警裝置被觸發后,在傳統的報警設備運行模式下,設備將相關信息傳遞給警務處置人員,而在移動報警被觸發后,設備會將詳細的信息通過移動互聯網的形式傳遞給不同的主體,為警情處理提供明細的追蹤音頻信息。
移動報警和傳統報警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的存在說明了傳統報警行業的發展思維并不完全適應移動報警行業發展的需要。傳統報警行業是經過長期穩定的發展而形成,報警產品以及服務所面向的客戶以中小企業、商鋪等傳統的經營性場所為主。傳統的發展模式可以借助客戶的使用習慣持續發展,但隨著技術的發展和用戶智能化報警的需求不斷增加,傳統報警模式逐漸限制了大數據時代移動報警技術的發展,讓人們具有了思想負擔。在傳統報警行業的發展中,個人主體之間相對來講是獨立的,廠家生產報警裝置,商家出售報警裝置,用戶使用報警裝置,獨立的鏈路使得用戶和商家及廠家之間缺少密切的溝通,導致廠家和商家不能明確了解用戶的需求,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數據時代移動報警產業的開發和使用。
報警技術的應用現狀
由以人防、物防為主向以技防為主過渡
人防、物防、技防是社區報警系統的三防要素,其中人防是指由具有相應素質的人員或群體執行社區范圍內的安全防范任務,主要依賴于高素質的人員、先進的自衛報警設備、人員的組織管理等;物防是指使用包括建筑物、屏障、器具、設備等具有防護作用的實體;技防則是指利用各種電子信息設備構成的系統或網絡進行安全風險探測、延遲,以及實現防護能力和功能提高的技術。在智慧社區的背景下,社區安全因素的多樣化、復雜化,以及安全風險識別、處置的技術性,使得人防、物防的社區安防手段難以滿足安全防范和報警處置的需要。而各類報警技術產品的開發與推廣,使得技防逐漸開始成為智慧社區中安全防范的主要手段,越來越多的社區傾向于選擇技防。
報警技術多元化
在市場化的背景下,社區的報警技術設備和配套服務采購主要來源于企業。受不同社區差異化報警技術需求的影響,企業研發、生產的報警技術產品與服務往往存在明顯的差異,這就使報警技術的發展出現了多元化的情況。以360系列報警產品為例,市場高級通的既有入侵探測器、衛生間緊急報警器、煙感火災報警器,也有斷電停電通電來電聲光報警器,這些不同類型、不同功能的報警技術裝置為智慧社區的警務處置提供了多樣性、靈活性的選擇。
結語:
大數據時代開啟了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同時是一場工作、生活和思想的大變革。大數據時代,移動報警技術發展前景是十分光明的。目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信息化時代、農業現代化時代、城鎮化任務依然嚴峻。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現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及信息網絡技術廣泛應用是實現四化同步發展的保障。大數據時代,分析深刻領悟世情和國情,掌握規律,同時實現科學化發展,作出科學性政策有著重要意義,所以我們需要重新認識數據的價值。
大數據時代,移動報警技術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在現代經濟環境下,雖然發展速度較慢,但今后的社會將會是全面的智能化時代,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將會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傳統的報警技術和報警系統將會被淘汰,智能化的安全系統以及云端服務的生活方式將成為未來生活化的主題。大數據代表著新時代信息技術的集中反映,這將是一個應用性較強的服務領域,更是一個具有無限潛力的新興產業領域。當前,雖然標準化模式以及產業格局仍然沒有形成,但給予了我國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寶貴機會。我國要從戰略上重視大數據時代移動報警技術的開發和利用,同時在運用中注意科學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