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汽車并不是個例,近期以來,全球大量知名企業發布了盈利能力惡化的預警,因為它們無法將不斷飆升的成本完全轉嫁給消費者,且在俄烏沖突和疫情防控的影響下,供應鏈困境還在持續加劇。
日產汽車最大競爭對手豐田周三表示,由于原材料和物流成本增長,公司新一財年的營業利潤將下滑近五分之一。此外,豐田汽車一季度的營業利潤同比大幅下滑了33%。
日產汽車預計本財年的銷售額將增長18.7%,達到10萬億日元(776億美元)的水平。但營業利潤將僅增長1%至2500億日元,遠遠低于市場預計的3185億日元。
日產汽車首席運營官Ashwani Gupta在電話會議上表示:“芯片短缺將成為一種新常態,就像新冠疫情一樣,我們必須與之共存,因為它不會在短期內就結束。”
日產預計,原材料和物流成本將在新財年增長約1.5倍,至2120億日元(16.5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成本上漲來自鋼鐵和鋁。該公司還預計,本年度物流成本將增加450億日元。日產高管表示,公司將通過套期保值和預購原材料來應對這種情況。
日產首席執行官Makoto Uchida表示,支持其聯盟伙伴雷諾分離電動汽車業務的計劃。雷諾一直在推進分拆其電動車和內燃機業務的計劃,試圖追趕特斯拉和大眾汽車等競爭對手。
據此前報道,雷諾正考慮出售所持有的日產部分股權,此舉可能為其電氣化戰略籌集數十億歐元的資金,并緩解其與聯盟伙伴的長期緊張關系。日產可能愿意購買雷諾持有的部分日產股份,且雷諾也可能尋求其它買方。
公開資料顯示,雷諾持有日產43.4%股份,總價值為9835億日元,對日產有著很大控制權。而日產僅持有雷諾15%的股份,且沒有投票權。雙方結盟二十多年來,交叉持股結構的不平衡一直是日產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