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芯片業人才荒亂象:大廠頻遭挖角,HR上街「搶人」,天價速成班借機攬財

時間:2022-05-13

來源:36氪

導語:人才和工程師難找,耐心和靜心都很難再有。

  一則德州儀器解散MCU部門的風波引發熱議。雖然最終被證實了只是一場誤讀,但過程中有關于TI解散團隊及芯片行業“人才荒”的討論,卻并未消失。

  據《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發展報告(2020-2021年版》測算:預計到2023年前后,全行業人才需求將達到76.65萬人左右,其中人才缺口將達到20萬。然而目前,國內高校培養的集成電路專業人才,卻不到3萬人/年。

  龐大的人才缺口,直接導致了整個芯片行業的人才爭搶嚴重。而這背后,國內芯片行業缺人現狀如何?

  芯片行業爭奪戰,

  近日,一位自稱TI(德州儀器)前員工發文稱,TI已解散上海研發中心MCU團隊,并將原MCU產品線遷往印度,該團隊成員均被分散安排在其他產品線。雖然官方緊急出面回應稱“公司沒有裁撤任何員工”,但事情并未因此停歇。

  有芯片行業知情人士指出,“TI確實沒有裁員,不過公司的MCU團隊早就被挖空。”據該人士介紹,由于近幾年國產芯片業的蓬勃發展,一些MCU初創企業的HR,將人才引進的目光投向了德州儀器等大廠在職人員,開出極具誘惑力的薪資,最終導致德州儀器“人才全走了”。

  “此前,TI因為轉型ARM型MCU失誤導致公司營收下滑。與此同時,海外高管擔心技術流失導致國內團隊投資和人員凝聚力下降,多方因素綜合,最終導致了團隊的解散。”該人士進一步解釋道。

  事實上,德州儀器人才流失并最終將產品線遷往國外,只是國內芯片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集成電路相關企業超35.8萬家,其中,僅2021年便新增注冊企業10.6萬家,增速41.45%。大量初創創業的出現,直接導致了這一行業的人才稀缺,而挖角大廠,成為了這些企業首選的人才引進方式。

  此前,另外一家美國芯片具有美光也宣布解散了其150人左右規模的上海研發中心,并將產品的設計和研發收攏至大陸以外的地區。據當時媒體報道稱,美光解散DRAM設計團隊,“很有可能是出于防止技術外泄的考慮”。但實際上,在此之前,該團隊就因為國內企業的 " 挖角 " 流失了不少的員工。

  “大量芯片企業高薪挖人,大廠也被掏空了。”有芯片從業者感慨道。

  漲薪50%,

  芯片行業缺人情況有多嚴重?據BOSS直聘此前發布的《2019年芯片人才數據洞察》顯示,2019年芯片人才平均招聘薪資為10420元,十年工作經驗的芯片人才平均招聘工資為19550元,僅為同等工作年限的軟件人才薪資的一半。然而目前,由于人才稀缺導致芯片企業遲遲招不到人,這一現狀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據A股半導體公司2021年薪資漲幅數據,2021年,98家申萬半導體行業公司人均薪酬中位數為33.51萬元,相比2020年的26.4萬元上漲26.9%。其中,人均薪酬漲幅最高的紫光國微漲弧達109%,英集芯、賽微微電、芯原股份等多家半導體企業,漲幅也超過60%。

  應屆生也成為了市場高價爭奪的主要目標。據IC培訓企業叩持電子聯合創始人王輝介紹,“2021年,一些應屆畢業生的薪資也達到了25-30萬左右。而在2021年的秋招時期,好多企業開出的薪資又比行業水平高出了40%左右。”

  “據國務院規定,到2025年,中國芯片自給率要達到70%,在2019年我國芯片自給率僅為30%,想要在5年時間里自給率翻一倍,人才是最為關鍵的一環。但目前高校每年畢業的學生不到3萬人。芯片行業的人才缺口真的很大。”王輝感慨道。

  由于國內當前這一批芯片企業的爆發,主要是政策催生的產物,不具備市場規律,此前高校的人才儲備并沒有那么多,人才缺口快速出現后,企業通過高薪挖人搶人,成為了最為高效直接的做法。對比行業漲薪的情況,一些獵頭和企業在挖人的時候往往也能開出50%左右的薪資漲幅,但即便如此,仍有不少HR抱怨人才難以招聘。

  2021年,憑借著之前半導體技術崗位的招聘經驗,鐘遲承擔起了公司技術崗位的招聘工作,并為公司推薦了650多名候選人。據她介紹,為了響應業務發展的快速需要,每天他都需要通過網站、獵頭、內推等渠道溝通候選人,經常加班加點約面試推進工作。但最終真正能面試成功并最終入職的人員,“十個人里面可能還不到一個”。

  “候選人們往往手里都有2-3個備選崗位,即使開的條件很好,但是他們入職的意愿也不一定就會很高。”鐘遲表示。而為了搶人,一些初創企業的CEO和HR甚至開著車到芯片公司附近接候選人上下班,就為了趕在路上跟他們聊上幾分鐘。

  真假花式速成班,

  芯片行業人才需求暴增,卻又等不及高校動輒數年的人才培養。于是,專門為企業輸送人才培養的芯片人才快速培訓班也開始出現了。

  據新浪科技不完全統計,目前,包括達內教育、IC修真院以及華清遠見等在內的培訓機構,均推出了相應的芯片設計/功能驗證以及后端實現相關的培訓課。

  而有些培訓機構卻在招生宣傳中稱,“芯片行業無論是全球還是中國,都是當之無愧的高收入行業。工作5年以上,年收入普遍超過50萬元,10年以上,年收入普遍超過100萬元,甚至30歲前總收入上千萬人民幣,非常普遍。”“芯片企業中40歲左右的中堅力量,從數百人到上千人,身家幾千萬甚至數億數十億資產,非常普遍,這是其他任何行業是不可想像的。”

  這些機構還表示,“芯片是人類物質文明表現的最巔峰最前沿,進入這個行業不用擔心行業危機,中年危機。需要操心的是賺不完的錢。”只需要在該機構經過四個月短訓就“拿25萬元起的年薪”,這種充滿濃濃成功學味道的招生標語,或許已經涉嫌違反了廣告法。

  但不排除一些人相信芯片培訓機構的謊言,認為既然芯片產業缺大量人才,培訓之后就業應該沒有問題;而且,芯片屬于高端行業,會認為未來待遇應該不會低。也就是說,某些人之所以拋出謊言,是因為有人相信謊言。

  當真真假假的信息混淆起來,不明就里的人就會相信謊言,為“天價”培訓買單。

  然而,這樣的培訓真的能發揮作用嗎?

  據天數智芯內部人士介紹,目前國產芯片確實缺人,但缺的其實是有經驗和能力的人,“這一類人通過普通的速成培養,是很難在短期內達到企業想要的效果。”目前上市場上的培訓機構魚龍混雜,其實一些培訓機構打著培訓的名號,其實更多的是蹭熱點去做嵌入式等培訓開發的,“與真實的芯片培訓完全不是一回事。”

  從IP到EDA、設計、Foundry、封測以及檢驗等環節,過程中的細節提多了,而且商務角度又各有定位,這些環節很難做成一個標準培訓機構,也缺乏實戰的老師。速成培訓很難達到理想效果。徐州智能測試總監表示,“我們需要招能干活的人,不希望招速成培訓的。”

  當然,也有來自芯片培訓機構的指出,目前芯片行業缺人是真,學校的培訓周期又慢,如果只一味地通過挖人來滿足企業人才獲取,大家都不注重人才培養,這會導致整個行業特別復雜,最終做技術的人被挖來挖去沒法靜下來做事,這對行業是不利的。

  “芯片行業的人才供給還得從根本上解決,速成培訓確實不如高校培養更扎實,但重點在于速度快,而且也能帶領學生快速上手,能有效解決一部分需求,只要是本分做教育培訓的,這對行業是有利的。”該人士表示。

  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曾對目前中國過熱的芯片潮發過感嘆:“安徽做水泥的公司、北京做飯店的公司、做海鮮的公司都來做芯片。每年做芯片的公司要增加幾萬家。中國一年之間芯片行業增加了幾萬個總經理和CEO。以前開會能夠請到兩三百個CEO,現在隨便一個會議請幾百個CEO太輕松了。”

  他直言,在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浮躁風開始影響產業的發展,人才和工程師難找,耐心和靜心都很難再有。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