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華為:相信全球產業分工,華為沒有自建芯片廠

時間:2022-04-28

來源:互聯網亂侃秀

導語:而華為華為常務董事、ICT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主任汪濤進一步指出,芯片制造涉及一個很長的鏈條,任何一家公司,包括華為公司,都不可能自己來解決這個問題。

       眾所周知,最近兩年以來,華為因為缺芯的原因,手機業務下滑非常嚴重,比如2021年就下滑了82%,從曾經的世界第一,變到了跌出前10。

  所以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華為會自建芯片廠,自己生產芯片,因為只有這樣才靠得住,其它企業都靠不住。

華為.jpg

       同時網上也有各種亦真亦假的傳聞,說華為在哪里又做了布局,準備要自己生產芯片了,說得有板有眼,讓人覺得就是真的。

  但昨天,在第19屆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正式表態,相信全球產業分工,華為沒有自建芯片廠。

  而華為華為常務董事、ICT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主任汪濤進一步指出,芯片制造涉及一個很長的鏈條,任何一家公司,包括華為公司,都不可能自己來解決這個問題。

  事實上,大家都清楚,華為海思之前只是一家Fabless企業,就是只設計不生產芯片的企業,設計出來的芯片,交給Foundry(晶圓代工)企業去生產,比如TSMC、SMIC等。

  而在芯片生產過程,需要幾十上百道工序,也需要幾十上百種設備,而這些設備目前主要由美國、日本廠商壟斷。

  這也是為何華為缺芯的原因,因為只要使用了美國的技術/設備的廠商,就不能隨便給華為代工芯片。

  同樣的,就算華為自建芯片工廠,也一樣會遇到這個問題,那就是這些設備/技術,并不會提供給華為的自建芯片廠。

  華為最終需要做的還是期待國產供應鏈成長,這樣不再需要國外的設備/技術,而一旦國產供應鏈成長,那么華為不自建工廠,也一樣可以找代工廠生產芯片了。

  所以邏輯是一樣的,華為自建工廠,也解決不了問題,因為華為不可能將光刻機、刻蝕機、等離子注入設備等全部自產。

  正如華為常務董事、ICT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主任汪濤所言,真正解決問題需要全球產業鏈共同努力,目前是產業鏈脫鉤、分裂,所以不利于全球發展,只有產業鏈發展了,華為公司的問題也就解決了,與華為自建不自建沒有太多關系。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