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在北京召開了中國聯通承辦的智能超表面技術聯盟成立大會暨第一屆會員大會。智能超表面技術聯盟的成立,標志著智能超表面技術(簡稱RIS)走上了快車道,邁上了新臺階,也將有效促進智能超表面相關技術研究、標準化以及產業化等方面的工作開展,打造智能超表面生態。
中國聯通一直積極踐行央企科技創新主體責任,不斷加大原創技術策源與研發力度,致力于對包括智能超表面技術在內的潛在創新技術的研究、測試、仿真、驗證和應用,并與相關單位、企業進行了基于RIS的技術試驗,與清華大學合作進行了RIS信道仿真和評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
在2021年11月,中國聯通聯合中興通訊發起成立智能超表面技術聯盟全球倡議,先后得到包括清華大學、東南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信通院、中國電子學會通信分會等87家企事業單位響應,以及許多著名專家學者的支持。
什么是智能超表面技術呢?智能超表面是一種基礎性創新技術,有著可編程電磁特性的人工電磁表面結構,具有低成本、低功耗、易部署等諸多優勢,應用場景包括確定性無線傳輸、無線覆蓋擴展、無線覆蓋補盲、無線系統容量增強以及室內車廂等專用場景覆蓋等等。
一直以來,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備受關注,5G是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引擎。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新建5G基站8.1萬個,總規模超過150.6萬個。不過,與4G相比,5G依然存在網絡覆蓋較差,基站成本和能耗較高的問題。
誠然,智能超表面技術也將依托低成本、低功耗、易部署等優勢,即通過智能算法將入射電磁波信號定向反射至用戶,并根據用戶的移動而實時調整信號反射方向,從而大幅提升5G的網絡覆蓋性能,有效緩解5G的覆蓋、成本、功耗三大痛點問題,具有廣闊的技術發展前景和工程應用前景。
智能超表面技術聯盟也將與國內、國際的企業、高校和組織一起,開展智能超表面相關技術研究、標準化以及產業化等方面的工作開展,以更加開放合作的方式推進聯盟的聯合創新,以場景化應用促進技術成熟化和產業生態化,更好地服務于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為構建“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