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汽車芯片國產化不足5%,MCU芯片份額接近0,比亞迪除外

時間:2022-03-31

來源:維科新能源汽車網

導語:前兩天,苗圩的一則發言,讓網友們深表贊同。他說:目前車規級芯片和操作系統都是我們的短板弱項,而在缺芯少魂的情況,汽車廠商真正采取行動的沒有,只會光叫喚!

  事實上苗圩說的還真是事實,按照市場調研公司IC Insights的數據,2021年中國汽車的芯片自給率依然不足5%,但國內造芯的汽車廠商,除了比亞迪外,又有幾家?

  目前中國汽車產銷和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穩居世界第一,汽車芯片大量需要進口,一臺新能源汽車需要用到的芯片,高達1000多顆。

  但這么大的市場,基本上靠進口,機構給出的數據是目前國內汽車芯片自給率不足10%,國產化率不足5%,所以目前中國汽車產業大而不強,發展受限。

  所以我們看到2020年底,全球汽車大缺芯之后,國內的汽車廠商么,要么因為缺芯而短暫停產,要么是高價進口芯片,甚至說要到黑市去高價買芯片。

MCU

  而在汽車領域最為核心的,最緊俏的MCU芯片上,整個全球市場基本上都是被國外芯片廠商壟斷的,全球前七大供應商,瑞薩、恩智浦、英飛凌、賽普拉斯(已被英飛凌收購)、德州儀器、微芯、意法半導體,共占據98%的車用MCU市場份額。

  國內僅有比亞迪能夠生產車規級MCU芯片,但量還非常少,而其它的汽車廠商,就沒有一家能夠生產車規級MCU芯片的,基本上全部靠進口。

  當然比亞迪的的最強項不是MCU,而是在IGBT芯片這一塊,目前比亞迪的IGBT模塊全球廠商中排名第二,市場占有率達到19%,國內排名第一。

  雖然也有一些車企高喊著要自己要自己造芯,要解決芯片問題,但事實上大部分車企參與的芯片,都是一些相對邊緣的芯片,核心的芯片沒有參與。

  為什么這些車企不造核心芯片呢?因為核心芯片難度非常大,絕不是一年,甚至三年、五年就能夠成功的,有些甚至需要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投入、打磨才行,還不一定成功,失敗的機率更大。

  而正如某專家吐槽的一樣,國內“很少人愿意投入耐心,更多是賺快錢”,造芯這種長期行為,太難了。

  不過好消息是,現在還是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了核心芯片絕對要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才行,能夠真正沉下心來造芯了,比亞迪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除了比亞迪之外,像地平線、五菱、蔚小理們都在造芯上有了更多的、更深的布局,只希望接下來,越來越多的車企,擺脫這種完全依賴國外芯片的困境。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