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沒有國界,但科技公司有國界。
伴隨著俄烏沖突的膠著化,蘋果、谷歌、微軟等跨國科技公司也加入了制裁俄羅斯的行列之中,雖然智能手機沒有一夜變“磚”,但“閹割”后的智能設備也給俄羅斯人的現代化生活按下暫停鍵,讓他們再次回到了功能機時代。
制裁俄羅斯是繼中美貿易戰后,西方又一次展現自己“卡脖子”的實力,也讓戰局之外的中國手機品牌再次感受到自研、國產的重要性。
手機品牌越卷越多
華為跌倒之后,誰能接棒華為成為下一個能夠在高端市場中與蘋果掰手腕的國產手機品牌成為了外界關注的焦點。就如雷軍發布的高端化宣言 “高端之路是小米成長的必由之路”一樣,對于國產手機品牌來說,高端化是發展的必經之路,而現在就是一個極好的機會。
高端化的外在表現是價格提升,但創新緩慢、同質化嚴重,國產手機的高端化之路也是一條內卷之路。2021年6月22日,劉作虎在自己的微博賬號中寫道,手機行業發展到現在,越來越“卷”可能會是新常態。面對內卷化,劉作虎稱,“現在比較流行是通過大量的品牌營銷去打造差異化?!?/p>
在疫后的品牌營銷之路上,國產手機品牌們最突出的變化之一就是新品數量急劇上升。2022年剛過去兩個月,國產手機廠家們齊齊發力,光是子品牌已經連續推出了十幾款新品:OPPO Realme的GT2系列和一加10Pro、vivo的 iQOO 9系列、小米子品牌紅米K50系列,以及榮耀的Magic V和Magic4.
根據Tech星球統計,2021年全年,小米系發布了25款,華為系發布了24款, OPPO系發布了43款, vivo系發布的新機型總數最多,為49款。這些新品屬于主品牌與不同的子品牌,比如vivo的49款新機型中有36款屬于主品牌,13款屬于子品牌iQOO。
不斷拉長擴張的子品牌陣營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產品的優勢,在占領性價比用戶市場的基礎之上,幫助母品牌沖擊高端化,因而市場占有率、出貨量等硬指標一直是他們努力的方向。
IDC公布的數據顯示,vivo、OPPO、小米分別以7100萬、6710萬、5110萬臺的出貨量占據了2021年中國市場的前三把交椅,國內的中低端市場已經被這些品牌占領,但在全球市場上,Gartner告訴我們,小米、OPPO、vivo全年的出貨量只能分列第三四五名。
為了尋求更多的增長,vivo在2022年2月的時候宣布將投資350億印度盧比(約29.54億元人民幣)擴大智能手機產能,將原有的產能提高到1.2億臺,并將從 2022 年開始出口。OPPO的子品牌Realme是基于印度需求而創建的,2018年5月創立之后,2年拿下4500萬用戶,并在2021年8月成為了全球最快達到1億銷量的智能手機,目前Realme在印度以及東南亞市場不斷發力的同時,也開啟了自己的歐洲擴張之路,雖然占有率仍在2.0%之下,但呈現出了200%以上的增長率。
對于OPPO和vivo這些想要持續發力海外市場的手機品牌而言,這是一個彎道超車、曲線救國的機會,但他們卻也不能放松了警惕, 不但TCL、中興、榮耀等品牌也在尋求機會替代他們,而且就連吉利、蔚來這些車企也正在加快自己手機產業的部署,準備降維打擊。
高通穩坐釣魚臺
國產手機品牌們為了市場打得不可開交,后面的芯片商卻是穩坐釣魚臺。
2021年12月的時候,小米打算以驍龍8 Gen 1首發為賣點推出自家的旗艦機小米12.結果摩托羅拉卻捷足先登,兩者僅僅相隔了十幾天。搶芯只是手機品牌混戰中的冰山一角,但也可以看出芯片廠商的話語權與日俱增。
由于禁令影響,華為海思芯片的市場正在不斷收縮,2021年銷量僅為3千萬顆。目前國產手機制造能夠可以選擇的芯片提供商已經寥寥無幾,僅剩高通、聯發科、三星和紫光展銳,而在高端市場上,手機廠商更是沒有選擇的余地。
手機廠商們為了出貨量絞盡腦汁,最終喂飽的卻是上游芯片廠商。加量不減價,去年的聯發科和高通都創下了自己銷量和利潤的歷史新高。
根據CINNO 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智能手機SoC市場終端銷量為3.14億顆,同比增長3%。當中,聯發科和高通分別以1.1億顆和1.06億顆終端銷量位居第一和第二位,聯發科成為了2021年中國智能手機SoC王者。
財報顯示,2021財年,高通全年營收335.66億美元,同比增長43%,凈利潤90.43億美元,同比增長74%,而聯發科2021年全年收入為新臺幣4934.15億元(約合175億美元),同比增長53.2%,連續兩年創歷史新高,利潤為新臺幣2316.05億元(約合82億美元),同比增長63.6%。而在2022年,CINNO Research預計中國智能手機SoC市場終端銷量將增長至3.4億,也將為高通與聯發科帶來新的增長。
日前,高通發布了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第一財季調整后每股收益3.23美元,市場預期3.00美元;調整后營收107億美元,市場預期104.2億美元,同比增長30%。連續五個季度營收超過預期,高通CEO Cristiano Amon稱,所有業務的需求加速擴張,來自安卓系統手機生產商的需求強勁,芯片供應問題也正在改善。
高通之外,在中低端市場高速增長的聯發科也在加快自己在高端手機市場上的布局。此前,聯發科無線通信事業部副總經理陳俊宏對媒體記者表示,3000元以上消費群體的銷售量陸續增加,整個高端市場是兵家必爭之地,“天璣9000代表的是聯發科沖擊旗艦的一步,打破市場一家獨大的局面,而天璣8000系列的目標市場定位高端市場?!甭摪l科已經在高端市場向高通發起了三次沖擊。
面對2021年的爆發式增長,聯發科CEO蔡力行認為,由于5G、WiFi和電源管理芯片等市場規模不斷增長,聯發科的預期潛在市場將由2021年的800億美元擴張至1400億美元,因而公司也能夠在未來三年的營收實現雙位數增長。
2022年,聯發科預期實現20%營收增長,毛利率則可望達到48%~50%,超出2021年的46.9%。
高通“擺爛”,手機廠商無能為力
高度依賴于供應鏈,國產手機們卻也是飽受了芯片之苦。驍龍8系的芯片一直以來都是國產手機廠商們在高端市場上的首選,但是去年開始,驍龍888和驍龍8 Gen 1接連出現了高功耗、高發熱的問題。
尤其是已經大量投入使用的驍龍888.作為旗艦芯片,它能耗過高,頻繁導致手機發燙,電池不耐用,讓去年的國產高端手機們飽受詬病。然而,手機廠商們的口碑下滑并不妨礙芯片廠商們的我行我素,在驍龍8Gen1中高通仍然未將問題解決。
高通芯片出現此類問題并非第一次,在2015年的時候,商用的驍龍 810 同樣出現過發熱高、功耗大的問題,但高通很快在下一代驍龍 820中將問題進行了解決。此次對于問題響應與解決如此遲緩,不得不讓人有“店大欺客”的擺爛嫌疑。
所幸,高通的失誤也讓其他的芯片廠商看到了彎道超車的機會。手機廠商們也在尋求更多與芯片廠商對話、掌握主動權的方式。
其中,OPPO就走上了與芯片供應商深度合作的道路。3月10日,OPPO與聯發科聯合召開發布會,證實了雙方合作后推出的天璣9000的首發產品OPPO Find X5系列將于下周正式落地。并且,聯發科無線通信事業部副總經理李彥輯博士還透露,未來雙方將在更多層面展開合作,以期共同打造符合用戶體驗、真正旗艦性能的OPPO+MediaTek天璣的手機,這是雙方未來在高端手機上的共同目標。
科技公司制裁俄羅斯、美國向華為頒發禁令,在瞬息萬變的政治時局之中,達成深度合作進行捆綁是一種減少風險的方式,而在另一方面,加強產業鏈的自控能力、加快自研國產的供應鏈部署也尤為關鍵。
華為推出鴻蒙系統實現了軟件上的革新,而在硬件之上,雖然華為海思陷入僵局,但小米、OPPO、vivo也都開始了自己研發芯片的嘗試。小米自研了專業影像手機芯片澎湃 C1芯片,首發于小米旗艦折疊屏手機 MIX Fold中;專為續航功能設計的芯片澎湃 P1.首發于小米12 Pro;OPPO即將發售的OPPO Find X5搭載的是自研NPU芯片——馬里亞納 MariSilicon X;2021年 vivo也將自研的專業影像芯片 V1搭載于X70系列中。
自研芯片存在高難度的技術關卡,需要極高的資本投入,并且面臨很大的風險,但對于國產手機廠家來說,自研芯片與開發國產系統是一條必經之路,不僅僅提高供應鏈的優勢,降低成本,更在于讓自己在這個不平靜的時代之中,擁有走下去、走更遠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