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加速AR光波導全面量產,靈犀微光獲億元級B輪融資

時間:2022-03-10

來源:

導語:該輪融資完成后,靈犀微光將持續在AR光波導研發方面攻堅克難,集中解決陣列波導自動化生產問題,為其全面走向消費端市場鋪路;繼續推進體 全息光波導技術研發及大批量量產;加速打通AR產業鏈,促進AR普及落地。

       3月9日,AR底層光學引擎技術研發商、消費級AR核心顯示和光學解決方案服務商北京靈犀微光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靈犀微光)宣布完成億元級B輪融資,本輪融資資方包括國投美亞基金、富智康(前富士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2038.HK)、美迪凱(688079)、北京天和創投和深圳五道投資。

  該輪融資完成后,靈犀微光將持續在AR光波導研發方面攻堅克難,集中解決陣列波導自動化生產問題,為其全面走向消費端市場鋪路;繼續推進體 全息光波導技術研發及大批量量產;加速打通AR產業鏈,促進AR普及落地。

  與美亞柏科達成戰略合作,持續深挖B端細分領域

  自成立起,靈犀微光便一直專注于AR光波導技術的研發、量產及全套解決方案供應,期間推出了陣列光波導模組AW60系列、AW70系列、AW80系列(均已量產)。此外,靈犀微光行業首創基于陣列方案的二維擴瞳技術AR光學模組,目前已就透光度和光能利用率上實現突破,普遍透光度可以達到82%以上,且光損耗更小、畫面更清晰。

  B端領域,靈犀微光已持續深耕多年。其中涉及的細分領域包括但不限于:

  軍工方面,已支持陸軍作戰用搭載AR光學顯示鏡片的陸軍頭盔,能夠實時顯示地圖位置、槍瞄數據、傳遞作戰指令,其透明性可保持環境、場景意識,同時可呈現關鍵數據點,更準確了解敵我信息、夜視能力可以更好應對不同作戰環境;

  安防層面,通過AR眼鏡實現智能識別功能,隨時隨地對各項公安數據(人臉、車牌等)進行檢索和采集,并將處理結果實時顯示在眼鏡上。適應安防工作中移動、突然、緊急的特點;

  醫療方面,為殘障輔助領域提供AR眼鏡,為聽障用戶提供實時聲音轉換文字顯示,讓聽障用戶看見“聲音”,實現“溝通如常”。

  為針對多細分領域更好的適配AR TO B場景,構建完整AR解決方案服務體系打下堅實基礎,靈犀微光與美亞柏科達成戰略合作,就應急安防及社會服務治理領域開展一系列合作。

  國投美亞基金是由國投智能和美亞柏科(300188)發起的產業投資基金,美亞柏科更是深耕于數據安全、數據治理及智能裝備領域的領軍企業,屬于網絡空間安全和社會治理領域的國家隊。

  國投美亞基金投資副總裁楊天蔚表示:“基于國投美亞基金的產業基礎,我們很看好AR智能裝備在行政執法、應急搶險等場景的應用;靈犀微光作為AR光波導的頭部企業,在光波導領域突破了多項生產工藝難題,目前靈犀微光持有的120余項專利覆蓋了材料、工藝、生產設備和軟件等多方面,我們也很期待同靈犀微光在產業上的合作。”

  為消費級AR鋪路,聯合美迪凱注資近億元成立合資公司

  2022年,將是AR光波導技術走向更廣闊市場的開局之年。我們看到,以蘋果、Meta、高通為代表的一線大廠紛紛布局——毋庸置疑,AR眼鏡將是繼手機、PC后的下一代計算平臺新形態。

  去年,靈犀微光率先發布輕薄型AR眼鏡參考機型阿拉丁Zero,推進AR光波導技術向消費級市場邁進。傳統認為,由于陣列光波導在工藝方面采用光學冷加工工藝,即多片光學玻璃切割、銑磨、鍍膜、膠合、拋光等工藝,所以在量產性和良率方面有天然劣勢且成本居高不下。

  但實質上,靈犀微光通過自研精度實時監測和補償體系,找到精度的平衡點,制造過程中加入特殊材料,改變了加工屬性,使得光波導多重耦合的高精度加工難題得到解決。靈犀微光通過多年的工藝積累和打磨,成功實現了光波導量產性,且良率可達85%以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為進一步提升陣列波導鏡片的規模化生產效率和良率,靈犀微光宣布與美迪凱合資近億元成立杭州靈犀美迪凱顯示技術有限公司,共同在陣列波導的光學冷加工方面展開合作,二者強強聯合,為消費級市場出貨做好準備。

  美迪凱全稱杭州美迪凱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營各類光學光電子、光學半導體產品研發、制造和銷售,高度綁定蘋果供應鏈。旗下產品、加工服務、解決方案廣泛應用與智能手機、數碼相機、安防攝像機、投影儀、智能汽車、AR/MR設備等終端產品。

  美迪凱董事長葛文志表示:“AR光波導技術的發展,已走過樣機研發、工藝量產和小批量產三個關鍵階段。靈犀微光作為AR供應鏈中顯示模組研發龍頭,具備相當實力將該技術推向消費市場舞臺。下一步,美迪凱期待可以結合自身光學技術及產業鏈優勢,與靈犀微光一道攻堅克難,為打破消費級AR波導瓶頸邁出關鍵性的一步。”

  與此同時,融資金額將被應用于陣列光波導良率進一步提升和自動化技術研究方面。隨著此輪融資結束,靈犀微光將與資方合作,深度參與消費級AR波導顯示標準的制定,加速完成AR眼鏡下游產業鏈的打通動作。

  靈犀微光創始人&CEO鄭昱表示:“基于資方強大的消費電子廠商資源,將促進靈犀微光率先和國際大廠定義下的AR消費級產品進行耦合,共同推進AR眼鏡的普及化進程。”

  下一步:力推體全息光波導模組全面量產

  隨著AR產業發展、元宇宙概念的火爆,以體全息波導光柵技術為導向的消費級AR終端愿景被大廠頻頻提及。作為專注AR光波導研發及量產的廠商,除了陣列光波導技術之外,靈犀微光也在體全息波導光柵和表面浮雕光柵技術上深耕多年。

  靈犀微光已實現體全息材料自主研發、生產,掌握聚合物分散液晶配置配方,完成了首批材料的合成;在體全息光柵波導制備方面實現紅藍單片,和紅綠單片波導片試制,完成了單片雙色波導拍攝和單片三色波導樣片的試制;光機方面完成單綠色體全息波導光機整體設計,進行了單綠色全息波導模組試制,完成全彩小口徑光機(投影光機部分)光學設計。

  北京天和創投管理合伙人呂易朋表示:“AR核心模組企業在過去近10年的時間里,經歷了曲折的發展,目前已具備滿足消費端爆發的條件,靈犀微光作為國內最優秀的AR光學模組研發企業,正是天和創投長期跟蹤的優質資產。投資靈犀微光也進一步印證了天和創投‘投資并長期陪伴優秀高科技企業’的堅持與初衷。”

  伴隨著去年年中靈犀微光完成由中銀粵財領投,金雨茂物資本、遠方資產和謝諾金融跟投的數千萬元Pre B輪融資,其在體全息波導光柵技術上的研發積累也已經宣告完成。

  目前靈犀微光已完成在無錫產線千平級的工房潔凈間搭建,首批體全息光波導鏡片將在2023年實現全線量產。下一步,靈犀微光將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從多種技術路線探索規模化生產的技術可行性。

  鄭昱表示:“靈犀微光的定位,是希望通過提供成熟的光學模組,促進合作伙伴打造接近普通眼鏡形態的AR眼鏡。我們的最終定位是TO C,也在為這個終極目標而努力向前,更加希望可以和國內更多廠商達成合作,共同創建這一新產業。”

  關于北京靈犀微光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靈犀微光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底,是一家為消費級AR提供核心顯示解決方案的公司 。靈犀微光專注于AR底層技術光學顯示,主攻核心器件光學引擎 ,是全球范圍內為數不多的幾家光波導技術擁有者。靈犀微光已為多家知名品牌廠商提供核心技術,基于靈犀的光學顯示方案,AR設備廠商能夠開發出如普通眼鏡一般的AR眼鏡 。

  2017年12月,靈犀微光獲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數千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2019年5月,靈犀微光再獲舜宇V基金領投的數千萬元A+輪融資,并在無錫設廠實現國內光波導從樣片到可量產消費品的轉變。

  關于杭州美迪凱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079)

  杭州美迪凱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079)成立于2010年8月。該公司在超精密加工、晶圓研拋、光學薄膜設計及精密鍍膜、半導體制程、光學新材料應用等領域均具有核心技術及自主知識產權,并得到國際知名客戶的廣泛認可。近年來,公司開發了應用于半導體、生物識別領域的光學光電子元器件、超精密加工的解決方案。

  業務結構從以影像光學零部件為主轉變為半導體零部件及精密加工服務、生物識別零部件及光學解決方案、影像光學零部件、AR/MR光學零部件精密加工服務等多項業務共同發展。公司與AMS、匯頂科技、舜宇光學、海康威視、富士康、佳能、尼康、松下、理光、索尼、AGC、三星等眾多知名企業建立良好業務合作關系,并進入了蘋果、華為等國際著名品牌產業鏈。

  關于富智康國際股份有限公司(2038.HK)

  富智康國際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5月正式更名為富智康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此前稱為富士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4月,并于2005年2月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2038.HK)。作為鴻海子公司以及全球移動通訊設備之領導廠商,富智康提供從設計、開發、制造之上下游垂直整合服務,給予客戶在手持裝置、無線通訊及消費性電子產品上全面性的解決方案。此外,富智康更持續探索新的商業機會,并利用原先于軟硬體開發之核心技術,進一步發展5G、AI、IoT以及車聯網業務。

  關于國投美亞基金

  國投美亞基金作為由國投智能和美亞柏科(300188)發起的產業投資基金,其后者一直專注于深耕數據安全、數據治理及智能裝備領域行業。美亞柏科自成立以來不斷完善發展戰略,除了繼續做強做大內生式增長外,還積極通過投資并購不斷實現外延式發展,優化產業鏈布局,現已成長為國內電子數據取證行業龍頭和公安大數據領先企業、網絡空間安全及社會治理領域國家隊,業務領域由傳統的網絡安全部門向監察委、稅務、海關、市監、應急等行業拓展。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