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在美國制裁下,這一年來中芯國際過得怎么樣?
2月10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財報,成績可謂是相當喜人!財報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中芯國際的凈利潤為5.34億美元,同比增長172.7%,遠超此前預估的3.53億美元;營業收入為15.8億美元,相較于2020年第四季的9.8億美元增長了61.1%;毛利更是達到5.5億美元,同比暴增212.7%!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芯國際在2021年全年的營業收入為54.4億美元,同比增長39.32%。這一業績是當年全球前四大純晶圓代工廠中成長最快的公司(其他三家公司臺積電、格芯、聯華電子同期收入增速分別為24.9%、36%、20.5%),中芯國際在毛利率、經營利潤率、凈利率等多項財務指標中亦創歷史新高!
(中芯國際財報截圖)
在財報電話會議期間,中芯國際代理董事長兼首席財務官高永崗提到“中芯國際去年增產每月10萬片,而通過多元化的產品和產線的調整,能夠較好地面對可能的供過于求”。
同時,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在會上透露,2021年公司全年新增10萬片8英寸約當晶圓月產能,并于去年10月完成了北京京城新項目的主體結構封頂。第四季度單季銷售收入首超15億美元,各區域收入和毛利率均有增長,新產品流片和多元化儲備亦表現活躍。
(中芯國際財報截圖)
不過,趙海軍認為,2022年將承接前一年的旺盛市場,但依然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其中,手機和消費產品市場缺乏發展動力,成為存量市場,供需逐步達到平衡;物聯網、電動車、中高端模擬等增量市場存在結構性產能缺口;射頻、微控制器、電源管理等應用平臺需求依然旺盛。
“中芯國際多年來積累的產品平臺和產能集中在細分領域,而目前是產業的結構性缺口。”趙海軍表示,未來公司將始終堅持合規經營,堅持“國際化”,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為全球客戶服務,穩中求進,持續加強與客戶、供應商的戰略合作,穩步推進擴產項目,在多元化客戶和多產品平臺的雙儲備效應下,鎖定存量、開拓增量,構筑產業鏈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