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聚焦三維集成特色工藝,研發測量設備、拋光液、清洗液等設備及材料。
市科技局,東湖高新區、武漢經開區管委會聚焦中小尺寸面板制造工藝,研發光學檢測設備、柔性基板材料等設備及材料。
市科技局,東湖高新區、武漢經開區管委會研發超高層數三維閃存芯片、40納米以下代碼型閃存、25G以上光收發芯片、射頻EDA軟件、數字座艙芯片、駕駛輔助芯片等新產品。
市科技局,東湖高新區、武漢經開區管委會,青山區人民政府開發高端面板屏下傳感元件及模組,支持全面屏、柔性屏模組的產業化。
市科技局,東湖高新區管委會定期報送全市半導體產業謀劃、新建、已建項目進展情況,指導各區組織專家評審,幫助企業報批國家“窗口指導”。
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招商辦推進先進存儲器、中小尺寸OLED面板、紅外傳感、光芯片、筑芯產業園等重點制造項目建設,布局電子新材料產業園。
推動重大項目建設搭建創新服務平臺
推進大尺寸液晶顯示面板、液晶玻璃基板、MiniLED顯示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建設。
東西湖區人民政府,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建設新材料產業園(化工專區),加快推進拋光墊、拋光液、柔性基板材料等電子新材料擴產項目。
武漢經開區管委會,市發改委、市經信局推進高端半導體光刻材料及電子溶劑、電子新材料產業園建設。
青山區人民政府,市發改委、市經信局推進硅基8—12英寸SOI半導體材料項目建設。? 新洲區人民政府,市發改委、市經信局推進RISC—V產學研基地建設,引進精簡指令集開源芯片產學研資源布局長江新區,加快推進長江高科芯城建設。
長江新城管委會,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加快建設12英寸集成電路中試平臺、8英寸半導體中試平臺。? 東湖高新區管委會,市科技局、市經信局支持國家先進存儲產業創新中心、湖北長江新型顯示產業創新中心建設。
市發改委,東湖高新區管委會推進湖北實驗室建設,支持湖北省智能芯片技術創新中心開展核心技術攻關。
市科技局,東湖高新區管委會支持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加大研發力度、支持湖北省半導體三維集成創新中心創建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
搭建創新服務平臺優化產業空間
保障實施產業鏈精準招商完善投融資環境
建設北斗高端制造業創新中心、微機電(MEMS)與傳感工業技術研究院。
市經信局、市科技局,東湖高新區管委會進一步優化半導體產業空間布局,按照“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產業鏈培育模式,在現有產業布局的基礎上,打造提升一批半導體產業基地和配套園區。
市經信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各區人民政府加強電子新材料園區建設,探索建立電子新材料項目落戶機制,支持生產環節涉及化工工藝的電子專用材料(3985)《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7)非化工類企業在電子新材料園區集聚發展。
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應急局,各有關區人民政府制訂全市半導體產業小分隊招商行動計劃,建立產業鏈精準招商合作對接機制。圍繞“鏈主”企業以及重大項目,開展強鏈、補鏈、延鏈、建鏈專項招商行動,重點在存儲芯片、光電芯片、顯示面板、第三代半導體領域,吸引產業鏈核心企業和上下游配套企業落戶武漢。
市招商辦、市經信局,各區人民政府引導銀行機構加大對半導體產業鏈上下游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支持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為半導體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擔保,緩解貸款難問題。
市地方金融局支持湖北省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發展,重點圍繞武漢市半導體上下游產業設立子基金,對發展潛力較好的半導體產業初創型項目實施精準支持和培育。
完善投融資環境健全產業
人才體系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鼓勵“專精特新”企業掛牌北京證券交易所,推薦優質企業進入湖北“科創板種子”企業名單,針對上市后備企業加大服務支持力度。
市地方金融局、市經信局加強湖北實驗室與高校、企業的合作,面向化學、物理、材料以及微電子等基礎學科,吸引全球頂尖半導體人才。
市科技局,市招才局,東湖高新區管委會推進實施國家、省、市、區的高層次人才計劃,探索建立高層次人才柔性流動與共享機制,從薪資、購房、職業發展、家屬安置、教育醫療等各個方面提升人才政策的激勵力度和覆蓋范圍。
市招才局,各區人民政府鼓勵我市半導體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職業院校打造半導體產業人才培訓基地。
市人社局,各區人民政府依托中國(武漢)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完善半導體產業專利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等知識產權協同保護機制。
市市場監管局積極開展半導體產業專利分析和導航,完善專利預警機制。支持企事業單位開展半導體產業知識產權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