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執掌谷歌(現更名為Alphabet)的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表示:現在是投資人工智能的黃金時代。瑞銀(UBS)稱:人工智能是未來10年的首要投資主題。那么,那些價格誘人的股票都在哪里呢?別想著使用人工智能來尋找這些股票——我與這樣做的家伙交談過,這樣做太慢了。
施密特說,機器將治愈我們的疾病,豐富我們的生活,它們可能不會像《終結者》那樣消滅我們,但它們可能會欺騙我們去消滅彼此。他建議在我們可以的時候做一些調整。
中國有一種有3000年歷史的圍棋,它非常復雜,它的棋盤結構比宇宙中原子的數量還要多。2017年,Alphabet的AlphaGo程序成為世界上最好的棋手,它受益于觀察人類的下棋比賽。但它很快被一個名為AlphaGo Zero版本的程序超越。這個版本的程序只被告知下棋規則,并自學了以前從未見過的創造性策略。正如Alphabet(GOOGL)所言,這款游戲“不再受人類知識的局限”。
人工智能是讓機器表現的像人類的技術。其中人工智能的一個子集是機器學習,它是利用標注好的數據來訓練計算機的模型,這樣它們可以通過對原始數據的學習,(利用學習到的知識)來進行推理和猜測,并且在訓練(or 教育)的過程中變得更好。然后機器學習的一個子集是深度學習,它是利用了人工神經網絡的技術來模擬人類的大腦進行學習,這個技術可以減少機器學習的過程中對人類參與的需要。
此前曾有過兩次人工智能研究熱潮,但都以失敗告終,每次熱潮的頂峰都有一部關于電腦失控的電影。1968年,它是《2001太空漫游》中的HAL,1984年,它是《終結者》中的天網。這一次,這項技術已經達到了逃逸速度,原因有三:首先,這個世界充斥著有價值的數據,到2030年,人類將積累足夠的數據,足以填滿地球上每人610部128g內存的iphone。其次,數據中心芯片的進步使機器能夠搜索信息以獲得洞察力。
第三,相關企業已經開始盈利。谷歌的搜索、Alexa的語音識別和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汽車都是人工智能的強有力代表。Netflix不僅使用人工智能來推薦電影和節目,還可以實時調整數據傳輸速度,還可以猜測哪些縮略圖片最有可能讓用戶點擊標題,甚至設計最有可能創造新點擊的方案。
瑞銀預計,人工智能業務收入將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到2025年達到900億美元。對于標普500指數的投資者來說,好消息是他們已經有了大量的人工智能主要受益者股票可供選擇,包括亞馬遜(AMZN)、微軟(MSFT)、Alphabet,以及可能收益最明顯的英偉達(NVDA),英偉達的芯片在機器學習的訓練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
谷歌前CEO施密特表示,大企業在其豐富的數據方面擁有優勢,而小企業將受益于資本向人工智能初創企業的自由流動。他說:“人工智能的浪潮來了,每個人都受益,不是所有人都贏,但有少數人贏得非常厲害。”
但瑞銀(UBS)表示,投資者最好將目光投向最大的人工智能公司以外的公司,以避開監管風險。許多較小的公司都是私有的,或者說是為別人服務的,比如被Advanced Micro Devices (AMD)收購的Xilinx。Marvell Technology (MRVL)是芯片行業的后起之秀之一,估值690億美元,美國銀行最近稱其為下一個價值1000億美元的云領軍企業。該公司目前的估值是明年預計自由現金流的43倍以上。Marvell和更大的Broadcom (AVGO)幫助云計算巨頭創建自己的應用專用芯片。有些ETF專注于人工智能,全球X機器人與人工智能ETF (Global X Robotics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TF)持有大量工業機器人制造商的股票,如瑞士的ABB (ABB)和日本的 Fanuc (FANUY)。
施密特表示,人工智能可能需要10到15年才能跑贏大盤。日前,EquBot首席投資官克里斯·納蒂維達德(Chris Natividad)推出了人工智能選股ETF (AIEQ)。它可以讓機器查看標準的財務指標、Twitter消息、Reddit聊天板等,并自行決定偏好的線索組合。這只成立四年的基金表現平平,但納蒂維達德認為,這臺機器正變得越來越聰明。
施密特曾就人工智能的使用向美國國防部提供建議,他表示,人工智能造成混亂的可能性很大。人工智能技術可以監視高超音速導彈,這種導彈可以在幾乎沒有預警的情況下到達。施密特說:“想象一下,如果人工智能學到了一些錯誤的東西,導致實際上它提出了錯誤的建議,由此可能引發一場戰爭。”他呼吁中國和俄羅斯發誓放棄使用自動發射的核武器。
AI換臉技術也稱深偽技術(Deepfake)可以制作讓名人做任何事或說任何話的視頻,這些都是開源的或者可以廣泛獲得的。施密特說:“視頻的力量是非凡的,如果你制作了一個虛假的視頻,你實際上告訴人們它是虛假的,然后你把它給他們看,他們仍然或多或少地相信這是真的,這就是人類的問題。”
當然,人工智能不需要通過殺戮或者破壞穩定來讓人類感到痛苦。施密特表示:“憤怒的傳播效率是理性的七倍。為什么我們會驚訝于我們都對社交媒體感到不安?”他曾與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以及麻省理工學院(MIT)施瓦茨曼計算機學院(Schwarzman College of Computing)院長丹尼爾?哈滕洛徹(Daniel Huttenlocher)合寫過一本書,書名是《人工智能時代與人類未來》。
施密特將人工智能的范圍和能力比作電力和電話,認為人工智能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他說,人工智能將發現可以拯救數百萬生命的藥物。
施密特表示:“人們總是說,‘哦,機器人要統治世界了’,但在人類的監督下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記住,如果我們真的很擔心,我們隨時可以拔掉插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