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智能制造的風口下,大多數企業選擇通過“數字”來完成轉型升級。“數字工廠”如雨后春筍般在市面上出現,越來越多的企業強調數字工廠是解決制造業難題的有效手段之一。
當數字化工廠風頭無兩時,企業卻忽略了“制造業的第一需求”是什么?企業面臨的最根本的問題還是:提質增效,節能減人。其實,數字化的本質是一種能讓企業變得透明化的手段。在數字化的基礎上,提出“實時”概念,即“實時透明工廠”,實時透明工廠是企業實現所有價值的基礎底座。
打造實時透明工廠
事實上,實時透明工廠并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在工業4.0的浪潮下,2015年,以海爾集團為主的知名企業,就已經積極布局智能制造、構建透明工廠,以此擁抱物聯網和互聯網,深度參與正在發生的工業變革。
以前,提出透明工廠概念的背景是希望用數字化來武裝傳統工業,在那時候透明工廠還不是迫切的需求,但時過境遷,現在企業需要透明工廠來逐浪工業4.0。
其一,企業需要實現節拍的控制。當工廠已經完成了底層的智能化改造后,在其效益提升空間里,實際上還存在另一個空間,即節拍的控制。假如工廠設備一天的工作效率是90%,就意味著該設備還有10%的產能還沒有完全釋放出來,這是設備內部不協調所帶來的一種空間浪費。通過實時透明工廠,可以將實時的數據通過透明化的控制和優化,充分挖掘系統空間,讓系統發揮出潛力。
其二,讓質量變得透明。傳統的工廠結構工序屬于縱向管理,這就導致每個分廠之間的數據互相不共享,需要進行人工的交互。將工廠結構工序橫向管理,可以追溯或者實時看到上一個工序的工作參數,以便于工作人員及時調整產品參數,讓產品達到最優。
其三,產業鏈透明化。現如今,企業越來越關心產業鏈上的管理,企業上下游之間需要進行信息透明化,以此來調整應對策略,實現產業鏈上的新提升。
“數據”是實時透明工廠始終繞不過去的門檻兒。很多企業靠著工藝上的創新或者產品參數的優勢,具備了超越同行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導致企業們不愿意透露自己的數據。在未來,所有的工廠都是向無人化演進。讓數據真正實現透明,需要業內人士一起進步。
智聯操作系統實現核心價值
當前,機器換人、人機協作、“無人”工廠……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日漸深入制造行業的每個角落,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邁向智能制造新時代勢不可擋。在打造實時透明工廠時,其實“人”才是工廠運行速度慢的最大問題。
泛在智能控制器讓設備、包括機器人成為自我進化的智能個體;群智網絡控制器實現在產線和企業級實現協作互聯,實現控制層的云化和全實時化;微控制云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實現決策層的實時化和透明化。該系統把所有的數據映射到云端,然后從云端進行優化,依次傳遞到下層,打破了傳統的工業控制體系,為人工智能在控制層到決策層的深度嵌入提供了基礎平臺。
一般而言,工廠主要是由一系列分散的機器物流系統、倉庫組成,人需要對工廠的事宜進行開會、決策,但會浪費掉大量的時間。此外,現在市面上,產品“同質化”現象異常凸出,業內人士認為,在硬件日益相同的時代,未來企業競爭實力的體現將會在軟件、算法。實際上,除了硬件的同質化,軟件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很多企業開發出來的軟件表面看起來適用于很多行業,但實際上并沒有深入到行業內部。
無人工廠必將進一步加快整個制造業的“工廠自動化”進程。無人工廠能把人完全解放出來,而且能使生產率提高一二十倍。無人工廠是未來制造業工廠的一種發展方向。
在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中,競爭是平均利潤率形成的決定性條件,也是等價交換規律實現的前提性條件。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阻礙了先進科學技術的擴散和競爭的出現,技術的領先使先進企業具有了使超額剩余價值長期存在的能力,從而形成了不等價交換長期化、經常化的局面,這正是“無人工廠”這類技術先進企業形成高額利潤的秘密所在。正因為先進技術和知識產權在形成超額利潤方面的關鍵性作用,世界各國、各企業都將技術創新作為主要競爭手段,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已經成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進行經濟談判時的重要內容,成為發達國家獲取超額剩余價值最有力的保障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