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人物專訪 > 資訊詳情

微視圖像:緊跟前沿技術,打造更高速、更高分辨率的機器視覺產品

時間:2021-10-15

來源:北京微視新紀元科技有限公司

導語:微視圖像結合 5G、AI、邊緣計算等新技術,開發出一系列視覺產品及解決方案,成為國內第一批 5G MEC 機器視覺行業的實踐者。同時,微視圖像將繼續加大高端核心部件(硬件 + 軟件)的研發,加強系統集成解決方案及合作設備。未來,微視圖像將不斷提高自身自主研發水平,開闊應用市場,制定行業解決方案。

       歐陽駿.png

 

      通過模擬人類視覺系統,機器視覺賦予機器“看”和“認知”的能力,這是機器認知世界的基礎。二十多年來,北京微視新紀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視圖像)始終走在技術前沿,致力于機器視覺產品的研發與應用。當 5G、AI 等新技術浪潮來襲,微視圖像自然也迎風而上,成為國內第一批 5G MEC 機器視覺行業的實踐者。《機器人與智能系統》雜志采訪了微視圖像董事長歐陽駿,請他談一談公司的發展策略。

  積極擁抱 5G、AI 新技術

  面對 5G、邊緣計算、AI 等新技術興起,微視圖像一如既往秉承以技術為先導的態度,勇于創新挑戰,緊跟技術潮流, 積極開發相關產品及機器視覺解決方案。

  2020 年,我國 5G 應用已經正式在工業場景落地,國內機器視覺行業的先驅者——微視圖像早就有所布局,取得了不小的進展:開發出了相對成熟的工業檢測落地方案;與家電、汽車行業企業以及科研院校逐步展開合作;自主研發的 5G 智能相機(PG-A5010C-5G)和 5G 智能處理盒(PG-M4128- 5G)已進入市場銷售;“5G+MEC”方案已在無人工廠領域投入使用。

  5G 智能相機和 5G 智能處理盒這兩款 5G 產品,憑借優異性能備受市場青睞。5G 智能相機的分辨率為 1920*1080(2.0MP)/2592*1944(5.0MP), 最大幀率達 30fps@1920*1080。該相機將智能相機與 5G 技術相結合,對圖像進行智能處理及壓縮,通過 5G 工業模塊進行傳輸,一站式解決工業缺陷檢測的圖像傳輸工作。5G 智能處理盒支持標準 GigE Vision、USB3 Vision 工業相機及微視 USB-F 系列相機,具備智能處理和5G 傳輸等功能,能把工業相機變為 5G 接口相機,輕松實現工業相機的智能化、5G 化升級,極適用于老產線改造。

  今年 4 月,微視圖像的 5G 智能相機及 5G 智能處理盒, 以及與華為合作開發的 5G MEC 聯合解決方案已獲得華為官方正式認證。該方案解決了傳統的工業產品檢測方案線纜部署繁瑣受限制、工控機空間占用過多且計算性能有限、應用軟件管理混亂、維護成本高等痛點。

  據了解,5G+AI+MEC 方案的硬件成本降低了 40%,現有傳統算法庫集成了 67 個模塊算法,新算法單一模塊,可在云端訓練并統一更新升級;采用 5G 網絡,僅需將終端增加SIM,在 MEC 平臺上集成相應即可,整個部署時間可以壓縮到 2 天,生產設備通過 5G 連接,對生產設備可以實現遠程集中運維、集中管控,服務費用減少 3/4。該方案可廣泛應用于智慧礦山、智慧港口、智慧油田、智慧醫療等多個 5G 垂直行業應用。

5G 相機.png 

5G 相機 /5G 智能處理盒 +AI 軟件 +MEC 邊緣計算服務器的工業檢測應用示例

 除此之外,微視圖像在工業AI 軟件的持續開發、系統集成、合作設備等項目也取得了重大進展。目前,北京微視的 AI 工具軟件已成功應用,其中太陽能面板的隱裂檢測、手機面板的缺陷檢測、列車車廂的字符識別、乳制品印刷字符識別等方案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

  歐陽駿透露,2021 年,微視圖像仍在不斷推廣 5G 系列產品及基于 AI 的智能相機,未來還將結合 5G+AI 推出一系列創新產品。

  專注高端圖像采集產品開發

  工業相機可說是工業自動化系統的靈魂之窗,從物件 / 條碼辨識、產品檢測、外觀尺寸量測到機械手臂/ 傳動設備定位, 都是工業相機技術可以發揮的舞臺。近幾年來,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以及各類攝像頭的廣泛應用,工業相機的市場格局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歐陽駿指出,海康、大華等基礎實力雄厚且體量大的公司平穩進入工業相機領域已有四五年時間,很大程度上對其他廠家造成了沖擊。而今年,全球芯片短缺,供應客戶缺貨,更是給工業相機領域的中小企業帶來困難與挑戰。他表示:“面對這樣的形式,微視圖像將采取一系列策略,減少工業相機研發投入,增加高端圖像采集產品的通用產品和定制產品研發,完善工業 AI 處理軟件,系統集成及合作設備,夯實科研、智能制造、高技術工業、六面外觀(電容電阻)檢測及國產化改造領域。”

PG-A5101C-5G1.pngPG-A5101C-5G2.png

PG-A5101C-5G

PG-M6384-5G.png

PG-M6384-5G

  在研發布局方面,微視圖像將繼續加大高端核心部件(硬件 + 軟件)的研發,加強系統集成解決方案及合作設備;而針對市場布局,微視圖像將會把重心放在高端科研領域、高技術智能制造以及高端設備上。

  據歐陽駿透露,目前,微視圖像正在對 5G 智能處理盒、PG 系列智能處理盒進行迭代升級,不久后將正式發布第二代產品。

  第二代 5G 智能處理盒,繼承了一代 5G 智能處理盒的功能,主要處理芯片升級,在處理能力方面是之前處理能力的兩倍,具有小巧體積,低功耗,高采集性能,高壓縮等性能。其中,CPU 由之前 4 核 64Bit ARM A557@1.43GHz 升級為 6 核 64Bit ARM V8.2@1.4;GPU 由之前的 128 核 CUDACore@921MHz 升級為 384 核 VoltaTM@1100MHz; 內存由之前的 4GB 64Bit LPDDR4@1600MHzI25.6GB/S 升級為8GB 64Bit LPDDR4@ 1600MHz 1512 GB/s;編碼性能由之前 的 H264/H265 4K 30fps I 1080p 120fps, JPEG 600 MP/ s 提升到 H264/H265 4K 60fps I 1080p 360fps, JPEG 1380MP/s。該產品主要應用于工業產線缺陷檢測、 分類篩選、OCR 識別、交通安防領域(如目標定位、車牌識別、人臉識別)。

  PG 系列第二代智能處理盒,與 5G 智能處理盒不同,更注重與前端圖像的算法處理,內嵌 Nvidia TX2 嵌入式運算模組, GPU 處理能力對比一代有所提升,可以實現前端的深度學習推理部署,工業檢測,高精度定位測量,把運算量部署到系統前端。同樣支持市面上符合 GigeVision / USB3Vision 標準的工業相機。同時支持微視圖像全系列 USB2.0 工業相機。加上微視國產化相機,及微視的深度學習算法可以組成高度國產化的檢測系統。PG 系列第二代智能處理盒已經在鐵路上成功實現了缺陷識別檢測,如檢測腕臂及吊弦、鋼軌和道床缺陷及隧道內部表觀缺陷。

  產品向更高速、更高分辨率邁進

  據了解,微視圖像 2021 年上半年業務收入穩定,目標小幅超額完成。這與其重視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不無關系。歐陽駿表示:“長久以來,公司的一貫策略是重點投入自主研發。研發投入約占營收的 10%,主要用于技術科研、新產品研發以及知識產權積累等方面,尤其是 5G、AI 等新技術。公司圍繞著這些新技術,進而開發相關的機器視覺系統、軟硬件產品等。”

  微視圖像在知識產權方面,也獲得了多個專利和軟著。歐陽駿介紹道:“近期,除了 5G 智能相機和 5G 智能處理盒取得了重大進展外,微視圖像還開發了高速六面外觀(電容電阻) 的整體方案。該方案只需要 2080Ti 的顯卡,就可實現 15000 個電容電阻每分鐘的高速檢測。”

微視圖像.png

  在高速高分辨率產品方面,微視圖像于今年上半年推出了 HAWK MAX 系列。該系列產品采用光纖傳輸方式,基于CLHS-X 傳輸協議,配備高速、高分辨率的 CMOS 圖像傳感器。目前,這系列的四款產品性能分別為 200 萬像素 2000fps、800 萬像素 150fps、2500 萬像素 140fps、 以及 6500 萬70fps,主要應用與生物醫學方面的細胞高速成像與生物運動分析、汽車測試方面的安全氣囊分析,碰撞試驗,氣缸噴流測試、運動方面的門線技術,動作捕捉,裁判協助、工業方面的3D AOI 檢測等行業。

  歐陽駿表示:“更高速度,更大分辨率的視覺產品可以提升原材料供給質量,增強裝備制造質量競爭力,加快消費品提質升級,推動信息技術產業邁向中高端;同時在醫療和體育方面也能起到促進發展和開拓創新的助力。”

  歐陽駿透露,今年 10 月,微視圖像將聯合友商推出一款3D 相機產品。該款相機具有超寬的視野,超大的測量范圍, 超高的速度和精度等特點,主要應用于 3D 的尺寸測量、曲線檢測、字符識別、引導定位等方面,如磁瓦檢測、地板檢測、硅膠片測量、金屬片檢測、輪胎檢測、空壓機安裝、鞋底點膠等。

  有了強有力的產品及解決方案作支撐,歐陽駿對全年的預期很是樂觀。“預計2021 年底,公司將全面恢復正常經營水平, 營收將實現超大幅增長。”他還表示,未來,微視圖像將繼續堅持自主研發,提高自身研發水平,開闊應用市場,做行業解決方案,結合細分市場需求做軟硬件定制。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