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神舟十二號回家啦 再來看看應用航天的儀器儀表“黑科技”

時間:2021-09-18

來源:

導語:從6月17日升空至今,神舟十二號“太空3人組”已在空間站組合體工作生活了90天,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次飛行任務太空駐留時間的紀錄。9月17日,三位航天員將搭乘神舟十二號返回地球。

  從6月17日升空至今,神舟十二號“太空3人組”已在空間站組合體工作生活了90天,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次飛行任務太空駐留時間的紀錄。9月17日,三位航天員將搭乘神舟十二號返回地球。你知道都有哪些儀器儀表黑科技應用到神舟十二號上嗎?

  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準時點火發射,約573秒后,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9月17日14時10分許,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三名航天員湯洪波、聶海勝、劉伯明依次出艙,身體狀態一切良好。

  據悉,神舟十二號返回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風著陸場首次作為主著陸場執行任務。東風著陸場擁有全國唯一的專業航天搜救力量。盡管本次是首次執行載人飛船返回艙搜索任務,但搜救隊員們早已具備過硬的搜索技能,掌握無人機操作、直升機索降等9大類,30余項技能。

  那么,你知道還有哪些儀器儀表黑科技應用到神舟十二號上嗎?

  艙門檢測——儀器儀表功不可沒

  小編了解到,載人航天工程中,航天員要在太空飛行多天,期間航天員要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再由軌道艙回到返回艙,此外還要出艙活動,這都要打開和關閉艙門。航天員在艙里要生存,維持其正常生活的氣體不能泄漏,因此精準快速檢測艙門的密封性至關重要。

  早期的太空飛船采用整艙加壓,通過監測艙壓的變化來檢測艙門的密封性,這種方法準確、可靠,但耗時較長,對載人飛船的航天員來說影響較大,會浪費大量時間,因此需改進檢測手段,縮短檢測時間。

  因此,快速精準檢測艙門的密封性至關重要,漏率是衡量艙門密封性的關鍵指標,漏率越小,密封越好,艙門快速檢漏儀堪稱保障航天員出艙安全的強大“神器”。 已成載人航天飛行器的標配,可對太空艙艙門和對接面進行快速、準確檢漏。

  艙門檢漏儀的作用便是檢測神舟飛船的艙門是否達到了密封狀態,它依托內部的核心傳感系統,感受壓力和溫度的變化,在極短時間內迅速判斷艙門是否關閉完好,并向航天員提供 “艙門已關好,可以脫航天服”的指令,讓航天員安心駕馭神舟十二號在太空翱翔,為航天員艙內活動提供值得信賴的的安全保障。

  操控飛船——控制儀表來助力

  為了讓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出色完成此次飛天任務,航天員須用神通廣大的顯控、語音、手控儀表等超精密儀器儀表操控飛船。我國載人航天飛船儀表設備承制單位,為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度身定制”了品種齊備、功能完備的艙內顯控、語音、手控等各類堪稱超精密儀器儀表設備。

  其中,飛船儀表控制器隸屬于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儀表與照明分系統的儀表控制器應用軟件,雖然乍一聽來,貌似虛無縹緲,然而其作用卻至關重要,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概括,它擔任著人機對話“智能管理員”的重要角色。

  神舟十二號飛船上諸多分系統所有的參數內容,均須通過數管分系統轉發至飛船儀表上清晰顯示,而將這些復雜參數轉換為航天員可以掌握的直觀數值,儀表控制器應用軟件這一“智能管理員”便在其中發揮著神奇作用。

  出航——機械臂大顯身手

  出艙是指航天員離開載人航天器的乘員艙,單人進入太空活動。在空間站任務中,航天員將進行多次出艙活動,完成空間站的維修、維護及建造等任務,航天員順利完成出艙活動,“它”的助力可不小。

  “它”就是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制的【空間站核心艙機械臂】,展開長度為10.2米,最多能承載25噸的重量,是空間站任務中的“大力士”,主要承擔艙段轉位、航天員出艙活動、艙外貨物搬運、艙外狀態檢查、艙外大型設備維護等八大類在軌任務。

  作為可長期在太空軌道運行的機械臂,空間站核心艙機械臂肩部設置了3個關節、肘部設置了1個關節、腕部設置了3個關節,一共7個關節。據悉,為擴大任務觸及范圍,機械臂還具備“爬行”功能。同時,肩部與腕部各安了一個末端執行器。

  作為機器臂的觸手,末端執行器可以對接艙體表面安裝的目標適配器,機械臂通過末端執行器與目標適配器對接與分離,同時配合各關節的聯合運動,從而實現在艙體上的爬行轉移。

  此次在機械臂支持下,航天員開展了空間站艙外有關設備組裝等作業,組織實施了兩次出艙活動。這是我國組織實施的第七次載人航天飛行,也是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階段的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

  結語:這艘承載著光榮使命的載人飛船,已經圓滿完成認為,航天員在象征著團圓的中秋前夕順利歸來,其凝聚著來自包括研發超精密儀器儀表在內的科研精英辛勤的汗水與智慧的結晶,儀器儀表“黑科技”大顯身手。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