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全球芯片15強,誰更值得期待?

時間:2021-09-15

來源:

導語:近期,IC Insights發布了全球前15名半導體供應商的第三季度(截至 9 月)銷售增長預期匯編。如下圖所示,在即將到來的5G智能手機預期需求激增情況下,高通和蘋果預計在2021年第三季度的半導體銷售額將顯著增長。

  此外,三大存儲芯片供應商——三星、SK 海力士和美光——預計將分別增長 10%,而鎧俠預計第三季度銷售額將增長 11%,因為數據中心服務器、企業計算,以及 5G 智能手機和相關基礎設施對存儲芯片的需求仍然強勁。

  總體來看,IC Insights預計前15家公司將在今年第三季度實現7%的增長。半導體銷售預計到年底仍將保持強勁,這支持 IC Insights 目前對今年全球半導體銷售增長 24% 的預測。

  下面看一下這些公司的表現。

  三星

  三星再次超越了英特爾,排在了第一的位置。這首先就是得益于其存儲芯片業務的強勁表現,于英特爾CPU的銷售表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者一直保持向上的增長勢頭,而后者表現堪憂,還陷入了與AMD的價格戰。

  今年第二季度,三星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半導體業務,該業務占三星當季營業利潤的一半以上,占營業收入的近35%。半導體部門合并營收為22.74萬億韓元(約合197.6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4.7%;營業利潤為6.93萬億韓元(約合60.2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4.7%。與第一季度相比,該部門營收增長了19.6%,營業利潤增漲逾兩倍。

  在良好的業績表現基礎上,三星還在不斷加強其存儲業務。以中國市場為例,三星的投資力度非常大,主要表現在西安的存儲器廠。之前,三星決定向其西安工廠投資150億美元,這是該公司唯一的海外存儲器生產基地。2017年8月一期投資70億美元后,2019年二期投資80億美元,一期投資建成的一條生產線已于2020年3月開始投產。近期,第二家工廠也將投產,且三期工程也在投資規劃當中。三星西安廠二期投資完成后,二廠的NAND閃存產能將達到每月13萬片晶圓。第一工廠的產能為每月120.000片。每月 25 萬片晶圓的總產量約為三星2020 年NAND 閃存產量的一半。

  三星的晶圓代工雖然沒有其存儲器業務那么風光,但也一直都備受關注,畢竟在這一板塊全球排名第二,且趕超臺積電的愿望很強烈。

  英特爾

  英特爾在最近的收益報告中將其2021年第三季度的銷售指導定為 -3%,并將全年銷售指導定為-1%。在預計半導體總銷售額將增長24% 的一年中,這對于這家處理器巨頭來說將是一個特別疲軟的表現。

  英特爾在2020年第一季度及之前的毛利率保持在60%左右,但從2020年第二季度開始,該公司的毛利率就開始小幅震蕩下滑,而到了2021年第一季度,由于數據中心事業營收為5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0%,這原本是英特爾最賺錢的業務,其營收下降削弱了整體毛利,毛利率降到了55.2%,比2020年同期下降了5個百分點以上。

  可見,英特爾的毛利率有小幅下降的態勢,原因在于,無論是芯片設計端,還是制造端,英特爾這這幾年都是麻煩不斷,特別是14nm及更先進制程的研發和量產,遲遲不能形成市場競爭力。

  近幾年,英特爾一直受困于產能問題,導致其新產品的發展速度落后于AMD。

  英特爾的Q2財報顯示,盡管總營收和PC業務營收增長了,但數據中心部門營收65億美元,同比下滑9%,處理器ASP均價跌了7%,運營利潤則從31億美元下滑到了19億美元,運營利潤率從44%跌到了現在的30%。也就是越來越便宜了,價格戰已經拉開帷幕。這也證實了之前英特爾的表態,那就是在數據中心市場上,該公司可以為了保住份額而打價格戰。

  此前,英特爾CEO Pat Gelsinger認為,在服務器CPU市場上,采用競爭性定價也是合適的,雖然會影響公司業績,但可以保住甚至增加市場份額。

  考慮到英特爾的14nm工藝已經足夠成熟、最近10nm工藝成本大幅降低45%,采取價格戰的策略還是有底氣的,畢竟AMD的7nm工藝到現在為止依然成本很高,臺積電的代工價格不便宜,7nm芯片代工報價上萬美元,5nm更是高達1.7萬美元,今年可能還要漲價。

  對于友商降價、開打價格戰的做法,蘇姿豐表示,在數據中心處理器市場上,性能和總的擁有成本才是最重要的,價格因素是次要的。

  從AMD的立場來看,他們現在的優勢主要還是超多核心,單插槽做到了64核128線程,5nm Zen4預計會進一步提升到96核192線程,算下來單位成本更低。

  由于自家產能跟不上市場需求,過去一年,英特爾已有部分測試晶圓項目在臺積電展開,包括今年上半年預計推出采用6nm制程的GPU,以及預估今年下半年量產并應用在移動平臺、采用5nm制程的Atom處理器。有機構預估,今年大約有5%應用在筆電的英特爾處理器將交由臺積電代工生產。

  臺積電

  IC Insights 預測臺積電今年第三季度銷售額將增長 11%。其銷售額將在第四季度再增長 4%。IC Insights 認為,臺積電下半年的銷售額將比上半年的銷售額增長 14%,全年增長 24%。如果實現,這將標志著這家代工廠巨頭連續多年收入增長超過 20%。臺積電 2020 年的年銷售額增長了 31%。

  臺積電第二季營收 132.9 億美元,季增 2.9%,年增 28%,新臺幣營收 3721.5 億元新臺幣,季增 2.7%,年增 19.8%,毛利率 50%,季減 2.4 個百分點,年減 3 個百分點,稅后純益 1343.6 億元,季減 3.8%,年增 11.2%。

  臺積電上半年營收 262.08 億美元,新臺幣營收 7345.55 億元,年增 18.2%,毛利率 51.2%,年減 1.2 個百分點,稅后純益 2740.49 億元新臺幣,年增 15.2%。

  可見,最近一季,臺積電的利潤同比依然呈現增長態勢,環比有所下降,主要受淡旺季交替影響所致。毛利率方面,臺積電一直都是業界最高的,本季出現同比和環比下降,并不影響其營收和利潤的優秀表現。之所以有所下降,與其成本壓力有很大關系,因為該公司在5nm和3nm制程上投資巨大,而短期內回報與投入難以呈現正比關系;另外,失去了華為海思這個一個最先進制程的優質大客戶,對其在7nm和5nm方面的利潤率肯定會有影響;再者,面對行業普遍的漲價態勢,臺積電對原有客戶合同幾個變化幅度很小,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對毛利率產生影響。

  下半年,臺積電進入傳統旺季,增長動能來自于5nm新訂單陸續進入量產。其中,蘋果M1X及后續推出的M2等都將在下半年采用5nm量產,iPhone 13搭載的A15應用處理器6月開始以臺積電加強版5nm量產投片,下半年逐月拉高投片量到第四季。

  再者,臺積電下半年5G手機芯片接單強勁,高通采用臺積電6nm量產新款5G手機芯片在第三季放量出貨,還有3款5G手機芯片將擴大采用臺積電7nm或6nm制程投片,明年初將推出的新一代Snapdragon 895+傳出會在第四季采用臺積電5nm量產,至于聯發科新一代天璣2000系列亦會在下半年導入5nm量產投片。

  SK海力士

  排名第四的SK海力士業績主要依靠其存儲芯片業務,在此基礎上,該公司這些年在晶圓代工業務上的投入力度也很大。SK海力士CEO曾表示,將針對晶圓代工業務加大投資,因為這是該公司業務轉型的關鍵。

  從2016下半年到2018上半年,全球存儲器市場出現了大規模的缺貨和漲價狀況,因此,全球三大存儲器廠商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賺的盆滿缽滿。但從2018下半年開始,行情開始出現變化,DRAM和NAND Flash的價格一路下滑,因此,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的營收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從大起,轉為大落。

  在這樣的情勢下,SK海力士對外宣布,要在今后幾年加大對非存儲業務的投入,重點關注晶圓代工和邏輯芯片,以降低風險,減小單一領域大起大落對公司營收的影響。

  目前,晶圓代工業務僅占SK海力士營收的5%,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該公司通過SK Hynix System IC子公司提供代工服務,該子公司將其工廠從韓國清州遷到了中國無錫。

  2020年,SK海力士還購買了Key Foundry公司49.8%的股份,Key Foundry是一家從Magnachip剝離出來的晶圓代工廠。

  SK Hynix System IC子公司和Key Foundry主要生產8英寸晶圓成熟制程芯片,從其CEO的表態來看,SK海力士希望能夠在先進制程方面有所突破。

  2018年2月,SK海力士宣布,將投資1070億美元建設4座晶圓廠,以鞏固其存儲芯片的行業地位。

  英偉達緊逼高通

  排名第七的英偉達緊追第六名高通。

  最近這些年,全球IC設計廠商榜單的前兩名一直是高通和博通,且高通長期處于龍頭位置,博通只是偶爾會超越,大部分時間都是第二名。今年,英偉達憑借其強勁的表現,來到了第二的位置,緊追高通,這也從一個側面體現出近幾年產業在技術、應用方面的變化與變革對市場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從而使設計相應芯片的產商實現了逆襲。

  博通代表的是傳統技術和勢力,特別是網絡通信方面,是博通的強項,另外就是射頻芯片和模塊,也是其業務的重頭。但這些都偏傳統,相對而言,英偉達的GPU在高性能計算與AI結合方面如魚得水,而這正是近些年最大的市場增長點。另外,英偉達消費類GPU產品在游戲機應用方面,趕上了疫情后的市場大爆發期,收入可觀。

  總之,博通更像是傳統技術和應用勢力的代表,而英偉達則是新興技術和應用的代表,勢頭越來越猛,要不是高通擅長的智能手機主戰場規模廣大,估計英偉達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實現對其的超越。

  聯發科

  聯發科的排名已經超過了德州儀器,排在了第九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聯發科不僅營收創新高、成為全球第三大IC設計公司,凈利潤較2019年大幅成長8成。近期還傳出打入蘋果供應鏈,為旗下品牌耳機供應芯片。

  去年第3季度,聯發科成立23年來,第一次成為全球手機芯片市占率第一,超越穩居此王位多年的巨頭高通,這一成績也保持到了最近一季。

  過去一年,聯發科股價增長1.4倍,屢創新高,行業機構紛紛調升其目標價。

  取得這一切成績的背后,是該公司產品研發路線圖,以及發展策略順勢而為的結果。同時,產業環境和外部力量的助攻也是恰逢其時,主要體現在2019年5月中美貿易戰爆發,華為被美國制裁后,中國大陸手機品牌為分散芯片供應來源風險,從高通轉單聯發科。據統計,2020下半年,聯發科在中國大陸市占率從17%攀升到31.7%。

  德州儀器

  作為模擬芯片領域的絕對霸主,德州儀器(TI)2020年的模擬銷售額與 2019 年相比增長了約6%,該公司2020年的模擬收入占到了其 IC 銷售額136 億美元的 80%,占其半導體總收入145億美元的 75%。

  TI如此亮眼的業績,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模擬IC自身及其市場的特點,即模擬IC的差異性顯著,生命周期長。

  模擬IC的技術來源于采集捕捉現實世界的信息,因為現實世界的復雜和異質性,用于捕捉這一特性的產品設計同樣具有復雜異質性特征。模擬IC的差異性非常顯著,體現在公司的IP格外重要。同時,模擬IC強調的是高信噪比、低耗電、高可靠性和穩定性,生命周期較長,價格較低,這一點同數字IC有顯著差別(數字IC遵循摩爾定律,通常1~2年后就面臨被更高工藝產品的淘汰)。

  此外,從供給端來看,模擬IC行業研究能力供給是有限的。而在設計過程中,人力資源難以被復制。模擬IC的設計過程相比于數字IC,更多依賴于經驗,而更少依賴計算機模型。設計的過程中有更多的試錯性質,好的工程師具有10年以上的經驗,因此,模擬IC公司構建了強大的進入壁壘。

  再者,產品的差異性和研究能力供給有限降低了市場競爭,同時終端市場的分散化特征繼續放大模擬IC行業戰略優勢。模擬IC的終端市場非常分散,產品線數以萬計,而平均訂單數量減少。行業龍頭在橫向品類上具有優勢,新進入者很難進行有效競爭。市場競爭格局穩定,龍頭在定價能力上具有話語權。

  AMD

  AMD能排在第11位,充分體現出了該公司近些年的竄升速度之快。

  AMD在2021年第二季度的營業額為38.5億美元,經營收入為8.31億美元,凈收入為7.1億美元。營業額、經營毛利同比增長一倍,盈利同比增長超過兩倍,毛利潤為48%,同比增長4個百分點,環比增長2個百分點。

  預計AMD銷售額將在今年第三季度增長6%。2021全年,AMD 預計銷售額將大幅增長 60%。自 2020 年第二季度以來,AMD 的銷售額一直在快速增長。預計該公司今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的銷售額將分別達到 41 億美元和 42.3 億美元,下半年銷售額將比 1H21 增長 14%。

  雖然英特爾依然是CPU霸主,但在AMD猛烈的進攻態勢下,英特爾的形勢顯得越來越緊迫,特別是在PC用CPU方面,AMD摧城拔寨,勢如破竹。

  過去這些年,作為半導體行業霸主,英特爾的年營收一直在700億美元上下,變化不大。然而,就在6年前,AMD年營收還徘徊在20億美元左右,而到了2020年,該公司實現營收約98億美元,猶如坐上了火箭。

  SeekingAlpha上有人根據調研公司Mercury Research的數據,匯總了AMD近三年來的市場份額變化,2018年Q3.該公司在整個x86處理器市場上的份額恢復到了10.6%,突破了兩位數大關。之后一直穩步上漲,2020年Q3最高達到了22.4%的份額,不過,去年底到今年Q1份額有所下滑,但目前還有20.7%的份額。AMD份額下滑是有原因的,跟去年底到現在的全球半導體產能緊張有關,AMD的處理器也處于缺貨狀態,而AMD選擇優先照顧高端處理器市場,比如EPYC服務器,低端CPU有所犧牲,所以總份額有所下滑,但AMD的業績增長很快。

  AMD的成功與臺積電密不可分。近一年來,對臺積電產能需求增長最快的非AMD莫屬了,特別是7nm訂單,由于AMD的ZEN 2 和即將推出的ZEN 3架構CPU都是基于7nm制程的,而該公司在CPU市場的增長勢頭非常猛。另外,AMD的GPU也由臺積電代工生產,且依然是以7nm制程為主。由于AMD的CPU和GPU在索尼和微軟新一代游戲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而疫情使得市場對這些新游戲機的需求量大漲,這為AMD提供了絕佳的商機。據悉,無論是索尼的PlayStation 5.還是微軟的XBOX Series X,都采用了AMD定制的8核Zen 2架構CPU,GPU則采用了AMD的RDNA 2架構產品。

  AMD即將推出的新一代處理器將采用5nm制程,也已經在臺積電那里排好隊了。目前來看,在最先進制程方面,AMD很有希望成為臺積電的第二大客戶,僅次于蘋果。

  結語

  在這份15強榜單中,有13家都將實現正增長,可見全球芯片消費市場之繁榮。另外,僅有的兩家未實現正增長的企業——英特爾和德州儀器——都是老牌的IDM企業,而正當“中年”、以處理器(CPU或GPU)為主打產品的英偉達、聯發科和AMD,則是優秀的Fabless代表,它們的上升勢頭最為迅猛,與榜單中的傳統IDM企業形成了鮮明對比。

  另外,在這15強中,排名前五和排名后五的,都是偏制造型的企業,而排名中間五位的則是偏設計型的企業,形成了一個啞鈴型的上升通道。而從聯發科、AMD和蘋果這些年的發展情況來看,一直處于向上的勢頭。綜合來看,Fabless的活力要更勝一籌,未來增長空間更值得期待。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