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臺積電的無差別大漲價,非常考驗 IC 設計業者的生存強度,也象征游戲規則的重新被翻轉。
不“漲”則已,一“漲”驚人。
即使同業聯電、中芯國際、格芯 GlobalFoundries 的代工價格已經上漲好幾輪,臺積電一直維持著 “佛光” 普照的姿態,堅持不對客戶漲價。
不過,基于全球大環境 “萬物皆漲” 的現實壓力,以及臺積電必須要好好“整治”一些口袋里明明沒籌碼、沒訂單,還要在牌桌上口頭加單的 IC 設計客戶,利用這次的漲價,遏止他們四處重復亂下單的“歪風”。
日前,臺積電首度無差別式的告知 IC 設計客戶:將全面調漲晶圓代工報價,以 16/12nm 為分界線,16/12nm 以上(含12nm)的成熟制程報價調漲 15~20%,先進制程報價上調 7%~8%。
臺積電平常和 IC 設計 “情人們” 談戀愛總是忠實的、溫和的,發于情且止于理。
就像是很久沒有陷入熱戀的情人,日子過得平順,一時之間不知道怎么開口要“情人節禮物”。這次突然被多項因素刺激(毛利率壓力、頓失價格主導權地位)的臺積電,一改溫文儒雅的情人形象,“下手猛烈” 把28nm/16nm/12nm 等成熟制程工藝的報價一口氣上漲 20%。
當天,不少 IC 設計 “情人們” 都被嚇得花容失色,過了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
對于這次漲價的幅度,以及開始執行的時間,業界有很多不同說法。有些人說年底開始調漲,也有些人說立即漲價。
據了解,臺積電針對不同訂單體量的客戶,漲價的幅度都不一樣; 再者,即使是同一家公司,不同制程的技術的漲價幅度也不一樣,且每個制程的漲價時間點更不盡相同。
有 IC 設計業者對《問芯Voice》反應,事前完全沒有溝通,這樣的漲價幅度太粗暴了。而且,雖然多數制程是年底才漲價,但有些已經進入系統的制程產品訂單,也要立刻被漲價,完全沒有緩沖期可言。
但也有 IC 設計客戶反應很平靜,他們對《問芯Voice》表示,臺積電這一波價格確實都比較溫和,聯電都照三餐漲價了,以臺積電的產業地位也該調漲。更重要的是,希望藉由這次漲價能嚇退那些根本沒有那么多需求,只是亂重復下單的公司。 “我們真的有很龐大的需求,也愿意付比較高的價格確保產能無慮。對于漲價,我們沒意見,只要給足產能就好!”
日前,三星副會長李在镕在出獄后立刻宣布逾 2000 億美元史詩級的投資計劃,且 60% 投資都以半導體為主。再者,三星也一直有在美國設立新晶圓廠的計劃。
業者開玩笑說,這次臺積電的漲價就當是全球 IC 設計客戶“集資”,讓臺積電有充足的銀彈去和三星好好的較量一場,所以不管怎么樣,這次漲價都要“買單”啦!
這一波芯片短缺嚴重程度確實是十年罕見,每一個芯片行業的參與者,每天都在見證新歷史,甚至攜手改寫著歷史。
臺積電之前都站在服務客戶立場,即使競爭同業已經漲價好幾輪,對于是否該跟進漲價,仍有許多考慮,最后拍板定案,且是大手筆的上調報價,這背后有五大原因:
第一,明年產能吃緊態勢無需有一絲懷疑
近期手機、PC、TV 等終端需求轉弱的態勢,讓許多客戶認為這一波芯片缺貨潮快要紓解了,甚至開始抱怨起整個產業鏈利用漲價轉移成本的借口,其實是在賺超額利潤。
不過,現在連臺積電都喊漲,代表之前懷疑需求轉弱,而拒絕被漲價的聲浪都將找不到立足點。
這時的聯電、中芯國際等同業心理應該是暗自竊喜,想說再漲下去都快要壓不住客戶的反彈聲浪。剛好,這時臺積電出馬定調價格大漲,代工同業可以安心繼續漲價,至少再漲個兩季度沒問題。
第二,地緣政治風險下的全球設廠策略導致投資巨大,必須確保股東權益報酬
海外設廠確實會使得成本大幅變高,更何況臺積電這次在多個海外據點幾乎是同一時擴新廠,壓力絕對不小。
但基于地緣政治風險,海外設廠是一條無法回頭的道路。因此,為了確保股東權益報酬率,調漲晶圓代工價格勢在必行。
第三,藉由漲價篩選出真正的需求,嚇退重復下單、四處亂下單的 “非優質客戶”
這一點會是臺積電這次漲價非常主要的目的之一?,F在全球重復下單問題太嚴重,芯片產業的供需失衡,甚至讓很多產品已經有很長的時間陷入長短料問題。
很多客戶擔心疫情、中美關系等風險會影響到供貨狀況,因此四處在多個晶圓廠投單,明明手上真實需求沒有這么多,但偏偏要找 2 ~ 3 家代工廠買保險。
萬一哪一天終端需求大反轉,但因為重復下單而掩飾了需求反轉的真實情況。最后掀蓋時,會讓整個供需體系崩潰,臺積電自然也會受傷。
再來,一直默許所有客戶都這樣四處重復下單,會導致一些真正運營非常有潛力的優質客戶,反而沒有足夠的產能支援,扼殺了科技產業的創新力量。
這些考慮下,臺積電身為全球晶圓代工老大哥,有必要出來 “端正視聽”,利用這一次的漲價機會,嚇退那些口袋沒籌碼,但仍留在牌桌上口頭加單裝大佬的人。再者,臺積電看到客戶在漲價后的下單狀況,也利于明年的產能配置計劃。
第四,全球通膨壓力鍋爆發
全球萬物皆漲格局已定調,半導體材料、設備都在漲價。
有時候為了要確保機臺的到貨時間,或是插隊搶機臺,甚至有些長短腳機臺也會影響到擴產和運行效率,需要付出更高的價格來確保機臺供貨。
這些都會反映在成本上,包括全球蓋廠、新廠折舊、材料設備漲價而墊高成本,都讓臺積電沒有理由不漲代工價。
第五,逐漸拿回晶圓代工產業的價格主導權
過去臺積電的代工報價都高于同業 20%,這一波是同業拼命漲價,臺積電紋風不動,逐漸讓出價格主導權的地位,這不但是里子問題,還攸關面子。
臺積電這一次大漲價策略撼動了全球科技產業版圖,業界最關心的是,最終漲價成本能否轉嫁到下游業者,而傳遞到終端產品上?
試想,消費者會買單更貴的電子產品嗎? 還是會因此導致整個終端需求被壓抑?
日前傳出蘋果 iPhone 13 將因為臺積電調漲代工價格而漲價,這點未能證實,但 iPhone 一直變貴是確實的。
未來被漲價的 IC 設計業者能否把晶圓代工漲價的成本一層層轉嫁出去,要看自身的產品競爭實力和所擁有的技術層次。
這一次臺積電的無差別大漲價,非??简?IC 設計業者的生存強度,也象征游戲規則的重新被翻轉。有能力者自然能在亂世中找到生存之道,臺積電也是在暗示:口袋根本沒有真實訂單者,請立刻離開牌桌,不要再來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