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一場大地震,雖然改變了教育產業的結構,但諸多家長們的教育需求卻依然是存在的,特別是在愈發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尋求高質量的教育已成為千萬家長的頭等大事。
在這種情況下,過去幾年悄然發展起來的教育機器人賽道,或將成為新的風口。
什么是教育機器人?
所謂教育機器人,即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拓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目標的機器人成品、套裝或散件,除了機器人機體本身之外,還包括了控制軟件和教學內容等。
從分類上看,教育機器人屬于服務機器人,其中服務機器人又分為個人服務機器人和專業服務機器人,而教育機器人就是專業服務機器人的一種,專注于滿足學生和老師的教育學習需求。
通過教育機器人,學生可以認知到什么是機器人,同時接觸到機械原理、電子模塊、軟件編程,乃至于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的先進技術,培養科學意識,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為未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目前市面上也已經有不少類型的教育機器人,涵蓋了各個年齡層級的學生,如小學初中,就可以通過教育機器人,學習簡單的電路原理,分辨傳感器、電動機等各類電子器件,全面了解機器人的構成,以及對語言編程控制有初步的認知。
針對高中這些更大一些的學生,就可以初步學習計算機語言等內容,了解機器人控制的算法設計,學習使用各類構件,搭建出自己的機器人,完成特定的任務等等,像這樣層層遞進,就可以從小培養孩子對機器人的興趣,而不是像以前只有進了大學,才開始接觸相關的課程。
事實上,教育機器人不止局限于陪伴學生學習,從廣義上看,只要能幫助人學習的機器人,都可以是教育機器人,所以其應用場景也十分廣泛,例如在公共場所涉及安全教育等功能的機器人,還有專業培訓,如工業制造、手術醫療、復健看護等方面,同樣需要教育機器人。
教育機器人作為機器人應用于教育領域的代表,結合了機械設計、軟件編程、人工智能、語音識別、人機交互、機器視覺等多種先進的技術,對啟發學生科學思維有著積極作用。
教育機器人的價值幾何?
如今全球老齡化趨勢難以緩解,勞動力價格上漲,人口紅利不再,未來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必然是大勢所趨,為各行各業帶來升級與變革,由此引發的將是對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人才的巨大需求。
同時整個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也將發生轉變,將更加關注人才的創新能力和適應能力,素質教育的比重將進一步增加,在此之中,對教育機器人的需求無疑會迅速增長,因為其凝結了較為先進的科學技術,讓孩子更早接觸機器人教育,將是未來無數家長的優先選擇。
事實上國家對未來人才也早有所準備,2017年,國務院引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其中提到,“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寓教于樂的變成教學軟件、游戲的開發和推廣”,并“支持開展人工智能競賽,鼓勵進行形式多樣的人工智能科普創作。”
2018年4月,國家又推出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明確要推動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發展,助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現代化發展,顯然對于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教育的發展將是一種長期的趨勢。
機器人教育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早已有之,部分國家甚至已經將機器人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中,例如美國已經有較完善的中小學機器人教育課程,包括在課堂上開展的機器人技術課程,機器人課外實踐活動,機器人為主題的夏令營,以及借助機器人作為工具來培養學生能力的相關課程。
而這種通過實踐的教育模式也得到了很多家長和孩子的認可,根據BSM和Digital Kids Media的聯合調查,65%家長表示,相對于傳統玩具,他們更愿意把錢花在能夠學習STEAM教育的教育機器人上。
多方面的共同作用,造就了教育機器人廣闊的市場前景,此前,北京師范大學曾發布了《2019全球教育機器人發展白皮書》,其預測至2023年教育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841億美元,相當于5500億人民幣,可見這是一個多么大的市場。
結語
目前,教育機器人尚處于產業發展初期的階段,不可避免的還存在不少問題,一方面是,教育機器人的技術還不夠成熟,本來機器人作為現代科學頂尖的技術結晶,涉及到很龐雜的學科,以至于發展緩慢,連帶著教育機器人也顯得很簡陋,更像智能一點的玩具。
另一方面,又因為技術的不成熟,讓教育機器人的作用難以展現出來,難以給C端用戶帶來切實的產品感受,導致用戶的接受程度普遍不高,作為一款產品,如何讓C端用戶接受教育機器人,也是行業內所有企業亟需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
這些問題對于教育機器人企業來說,固然是一個艱難的挑戰,但反過來看,大家又都處于同一起跑線,未來機會無限,誰能快人一步,誰就能搶占更多的蛋糕,在各行各業競爭愈發激烈的今天,教育機器人已經是為數不多的好賽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