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產業是制造領域的“明珠”,同時也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石”。從過去到現在,無論是手機、電腦還是自動駕駛、5G等技術,都離不開芯片的支持。基于此,伴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不斷到來,以及新時期發展形勢的日益變化,對于芯片產業的重視與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
近兩年,在疫情、缺芯荒及國際環境的影響之下,全球芯片產業格局已然生變。雖然美、日、歐等主要西方國家依然牢牢占據第一梯隊,但在新的經濟、科技與競爭形勢之下,我國追趕也是愈發加劇。在全球性的洗牌開啟之際,我國芯片產業發展雖然面臨諸多挑戰,但各種新的機遇也帶來利好。
我國芯片產業傳統挑戰
眾所周知,我國芯片產業起步較晚、資金投入長期不足,與西方主要國家相比發展存在明顯滯后。同時,在經濟化浪潮之下,全球芯片產業鏈分工合作生態明確,我國對于國外產品的依賴度也頗高,國內芯片市場長期被國外巨頭所占據。多重因素影響下,我國芯片發展資金和技術短板愈發凸顯。
而除了技術差距之外,專業人才的匱乏也是我國芯片產業的又一攔路虎。無論哪個行業,若想實現快速、持續發展,專業人才力量的支持必不可少。作為典型的技術密集型行業,芯片對于人才的要求更高更迫切。但近些年來,我國集成電路行業發展雖快,專業人才缺口卻越拉越大,這使得發展遇阻。
此外,我國芯片產業的傳統問題還涉及到應用層面。目前,雖然AI、物聯網、云計算、自動駕駛等產業都正加速實現商業化落地,但是從整體水平來看,基本上都還處于初期,不管是技術水平還是市場成熟度都有待提升。因此,對于芯片行業來說,在應用增長點依然青澀的情況下,發展尚需時日。
變局之下全新機遇凸顯
當然,有挑戰自然也有機遇,面對全球大變局,芯片發展的格局、環境等各方面都在迎來變化,而我國發展也迎來全新機遇。其中,首先顯而易見的就是政策支持愈發給力。自2017年以來,我國政府相繼出臺系列舉措,支撐芯片和相關產業發展,并給予大量紅利支持,成為產業前進的關鍵動力。
而科創板等“芯”平臺,5G、AI等“芯”技術,也為我國芯片發展帶來福音。科創板的出現為國產芯片打開融資和展示平臺,加強了資本對于本土企業的支持與幫助。同時5G、AI帶來芯片發展新路徑,我國作為兩大技術優勢保持者,在新發展上搶先起跑,給了我們換道超車芯片崛起的絕佳機會。
此外,在日益變化的國際形勢下,美國等對于我國芯片的制裁打壓,也讓我發展絕境逢生。以華為為典型,美國等國家所帶來的沖擊,讓我們愈發重視核心技術與核心產業的自主性,再加上當前我國在科技、金融、制造等領域已擁有一定實力,重視程度的加深與實力兼具將進一步助推芯片發展再提速。
結語:
總的來說,眼下受限于歷史基礎的薄弱、形勢的嚴峻,我國芯片本土企業要想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雖不容易,但各種利好因素的出現也告訴著我們并非毫無機會。未來,只要利用好國家政策給予的“大禮包”福利,并把握和深化好上述提到的各種“芯”機遇,筆者相信,屬于我國集成電路輝煌崛起的一天不日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