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中旬,工信部聯合十部門共同印發《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推動重點領域5G應用的深度和廣度,其中機器視覺被列為5G+工業互聯網方向的重要業務之一。近日,中國機器視覺助力智能制造創新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以“智能制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并就5G如何更好助力機器視覺發展專門舉辦了“5G&5G演進:工業機器視覺”分論壇,來自中國移動、湖南華菱湘潭鋼鐵、5G應用產業方陣(5GAIA)、大恒圖像、寶視納 (Basler)、中科創達子公司創思遠達、北京微視圖像等參加了本次論壇。
論壇上,中國移動研究院主任研究員曹蕾博士表示,5G已在全球得到了廣泛部署,中國移動全力建設5G精品網絡,服務經濟社會數智化轉型。產業智能化轉型是我國乃至全球的發展趨勢,機器視覺作為人工智能領域應用最廣的分支,是智能制造的重要抓手;5G具有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的特性,可以為機器視覺的數據上云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將加快推進智能制造的發展。
曹蕾指出,中國移動作為全球領先的運營商,已經建成了一張覆蓋廣泛、性能卓越、技術領先和資源高效的5G網絡,并積極發展5G服務、拓展5G創新應用。為加快5G賦能千行百業,中國移動推出5G專網服務新模式,包括:優享模式、專享模式和尊享模式,致力于提升客戶服務能力,通過不同模式為行業客戶提供差異化服務。
曹蕾重點介紹了中國移動5G行業專網的優勢。一是5G公專網復用,具有良好的覆蓋能力;二是5G專網具有超高速率、超低時延、超高可靠和超強保障能力,特別是5G專網通過引入專屬幀結構、載波聚合、SUL等新技術,可以提供高達1Gbps的超級上行能力,滿足行業大上行應用需求;三是5G專網可靈活定制,考慮到不同行業客戶對專網的要求不同,5G專網在覆蓋、安全和速率等方面均可實現個性化定制。以5G使能行業云化機器視覺的應用為例,傳統工廠的設備均為有線連接,存在布線規劃復雜、部署周期長、調整靈活性差、維護成本高等問題,限制了“柔性”制造;通過5G網絡代替各種線纜連接,不僅可以使端側(內置5G模組的工業相機)采集的數據上云,借助MEC和平臺側的AI能力提升檢測識別的準確率,還可以降低部署和運維成本。
近幾年,機器視覺產業發展迅猛,行業數智化轉型對5G專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5G技術的不斷發展,如今通過在生產線或巡檢機器人上部署工業相機,采集圖像視頻上傳到云端,結合5G大帶寬、低時延的特性以及機器視覺技術進行智能化檢測與分析已成為不少企業的首選。未來工業相機將會向高分辨率和高幀率持續演進,同時,越來越多的行業將應用5G和機器視覺,網絡中的設備連接數將大大增加,這要求5G專網的上行能力和容量能力需持續提升,滿足行業不斷發展需求。為此,中國移動將持續推進5G大上行能力的增強,通過MIMO增強、靈活雙工、靈活頻譜接入等5G演進技術,助力5G機器視覺持續高速發展。
最后,曹蕾提出“產業共筑、生態共拓、價值共創、人才共育”四大倡議。中國移動希望與產業各方緊密合作,加快構建協同創新、開放合作的產業生態,充分發揮5G的溢出效應,賦能千行百業。同時,當前產業亟需既懂傳統通信技術又懂AI等新興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希望后續通過項目合作可以為行業培養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