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政策法規 > 資訊詳情

上海制造業“十四五”提出18項指標,三大產業規模倍增

時間:2021-07-21

來源:中華工控網

導語:上海市制造業“十四五”規劃明確,按照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全力打響“上海制造”品牌三大主線實施多項舉措。

       上海市制造業“十四五”規劃明確,按照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全力打響“上海制造”品牌三大主線實施多項舉措。

  7月1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網公開關于印發《上海市先進制造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保持與上海城市功能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制造業比重,制造業發展速度力爭高于“十三五”時期,高端產業重點領域從國際“跟跑”向“并跑”“領跑”邁進,為打造成為聯動長三角、服務全國的高端制造業增長極和全球卓越制造基地打下堅實基礎。

  “3+6”新型產業體系

  “十三五”時期,上海工業總產值從33212億元提高到37053億元,平均增速2%;工業增加值從7110億元提高到9657億元,平均增速2%。2020年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25%,完成“十三五”目標。

  根據規劃,在指標體系上,從經濟密度、創新濃度、品牌顯示度、數字化轉型幾個維度提出了18項指標。例如三大先導產業規模倍增,核心基礎零部件產業化突破數量達到300項,市級特色產業園區達到50個左右,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提高100臺/萬人,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比例達到80%。

  關于發展重點,則是以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為引領,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時尚消費品六大重點產業,構建“3+6”新型產業體系,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產業集群。三大先導產業力爭在2019年“上海方案”的基礎上實現規模倍增。

  上海“十四五”制造業發展主要指標.jpg

  例如,集成電路以自主創新、規模發展為重點,提升芯片設計、制造封測、裝備材料全產業鏈能級。打造國家級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平臺,支持新型指令集、關鍵核心IP等形成市場競爭力。制造封測,加快先進工藝研發,支持12英寸先進工藝生產線建設和特色工藝產線建設,爭取產能倍增。

  人工智能,促進全面賦能應用,推動人工智能全面賦能制造業,支持企業引進開發人工智能產品和系統,提供可推廣的標準化解決方案。

  而在打造六大高端產業集群方面,提出推動制造向服務延伸發展,提升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時尚消費品六大重點產業對全市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例如,到2025年,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通訊研發制造高地,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顯著提升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力,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超過120萬輛,產業規模突破3500億元。

  早在2018年,上海就發布《全力打響“上海制造”品牌加快邁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三年行動計劃》。2019年6月,上海又發布了《上海市智能制造行動計劃(2019-2021年)》。根據賽迪顧問的《2020年先進制造業城市發展指數》,上海以總分84.4排名第一,蟬聯冠軍。

  賽迪(上海)先進制造業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陶傳亮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從規劃也可以看出上海注重產業增加值占比。“十三五”時期制造業占比達到25%,“十四五”提出基本穩定的要求。從重點產業上也可以看到,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中,明確提出“張江研發,上海制造”,這次的產業體系也再次把時尚消費品作為重點產業,時尚消費品產業里也包含時尚服飾、特色食品、智能輕工等相對傳統的產業領域。目的是要保持上海的制造業能級,防止空心化。

  加快產業數字賦能

  規劃提出了10項重點任務,分別是加快產業數字賦能、提高產業創新能力、實施產業基礎再造、推進產業鏈現代化、強化項目投資牽引、培育卓越制造企業、促進產業人才匯聚、加快塑造產業名園、推進低碳發展、服務商循環新格局。

  例如,在加快產業數字賦能方面,推進數字技術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賦能制造業發展,提升企業智能化生產、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能力,增強“上海制造”數字化競爭力。到2025年,建設200家標桿性智能工廠,打造300個AI+制造業示范性應用場景,建設25個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標桿平臺,完成1000+工業場景的APP化,帶動20萬中小企業上平臺。

  “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雙管齊下實現產業數字賦能。產業數字化作為經濟數字化的重點,通過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對企業進行改造,最終以智能工廠和AI+制造業示范性應用場景作為呈現,務實推動制造業的升級。”陶傳亮告訴記者。

  在城市數字化轉型的幾個不同層面中,經濟數字化轉型是上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上海近日公布了《推進上海經濟數字化轉型 賦能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3年)》。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表示,力爭未來三年,上海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超過6000億元。

  羅克韋爾自動化中國區總裁石安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上海的先導產業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非常重要的,作為中國區的主場,他們希望通過上海這個重要鏈接來整合資源來服務上海的幾大高端制造業,并立足上海輻射全國。上海的制造業 “十四五”規劃也讓像他們這樣的全球企業對智能制造未來發展有了更清晰的把握。

  除了產業任務空間發展等內容,方案還特別提到了人才匯聚的具體措施。

  方案明確,按照“人才+項目”的方式,以產業領軍人才、產業青年英才為重點,加快引進培育三大先導產業和六大重點產業領域企業的高級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到2025年,引進培育1000名產業領軍人才和產業青年英才,每年支持200名左右。

  作為科技創新的關鍵因素,人才是推動科技事業發展的最重要戰略資源。BOSS直聘研究院此前發布的《2020海歸春招求職趨勢報告》顯示,2020年海歸應屆生同比增加72.9%,超過半數的2020屆海歸人才期望在一線城市發展。在四個一線城市中,上海對海歸人才的吸引力穩居榜首(19.2%)。

  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孵化的企業曼恒數字董事長周清會對記者表示,高新技術企業和普通辦工廠不同,最需要的就是吸引高端人才的能力。比如,他們公司的首席科技官(CTO)也是和周清會一樣畢業后從外地來滬,由于專業是(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類相關,在別的城市不容易找到對口工作,就來了上海。“如果十幾年前創業時沒有吸引到一批高端人才的加盟,可能就失敗了。而上海的這種集聚人才效益還在持續。”

  就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吳金城表示,上海有全國52%的5G人才,全國40%的集成電路人才,33.7%的人工智能人才,全國25%的創新醫藥人才。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