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變革喧喧嚷嚷,究竟如何定義智能汽車?
是智能手機+四個輪子?
還是四個輪子+電腦?
在李彥宏看來,都不盡準確。
作為百度掌舵者,作為中國最早推動AI和自動駕駛研發的“廠長”,李彥宏說:
未來的汽車更像是機器人,或者是智能機器人的長相,會是車。
更加直白地說:
機器人就是車,車就是機器人。
李彥宏暢談,新技術可以讓汽車不像汽車,更像一個機器人,跑的比人快,還能聽懂人的話,說的跟專業主持人一樣好。郊區農場的蘋果熟了,你可以讓自己的汽車機器人跑去幫你取回來,不必自己舟車勞頓。
這種“汽車機器人”,除了近可以去郊區取蔬菜水果,遠還能跟隨人類移民火星。
至少現在中國登陸火星的“祝融號”,就是一輛車的樣式。
百度創始人引用艾倫·圖靈的名言:
這不過是將來之事的前奏,也是將來之事的影子。
交通變革背后的民生所系
在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現場,或者在近年很多場合……
李彥宏以交通為重點談論未來的時候很多。
而這次大會現場,他也說到了背后原因。
交通在此之前,被更多當做經濟現象,是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和引擎。
但李彥宏看來,交通背后有隱而未宣的重要民生挑戰。
比如交通安全、交通擁堵,限行限購等,其實都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進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但如果能運用AI和自動駕駛等技術,實現交通的智能化變革,無疑能大大提升效率,推動更加美好的人民生活。
大會現場,李彥宏把百度的努力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造車,集度智能車已經在加速研發,2-3年內就會與大家見面。
第二層,RoboTaxi,安全、舒適,低成本的共享無人車。比如前段時間已經發布的Apollo Moon計劃,推出了成本價48萬的共享無人車,未來3年百度RoboTaxi要覆蓋全國30座城市。
第三層,智能交通系統,除了更智能的車,百度也在不斷拓展更智能的路,百度的ACE智能交通引擎,就是從交通全局展開的方案,顆粒度甚至到“繡花針”級。
李彥宏進一步暢想,現在我們有通信運營商、機場運營商,但在交通方面還沒有系統級運營商。
這自然一方面跟交通的復雜性有關,另一方面也是之前技術能力無法對如此繁雜的數據實現在線化和機器學習化。
不過顯然,百度認為是時候了。
李彥宏稱,希望智能交通系統,是未來數字城市運營的縮影。
即便沒有明確百度在其中的角色,但就目前百度智能交通ACE引擎和其在自動駕駛的“國家隊”地位來看,這種智能交通運營商的潛在角色,百度應該志在必得。
AI驅動低碳經濟發展模式
最后,李彥宏也進一步拔高,指出AI能帶來人類經濟發展新模式。
他認為過去幾百年間,資源消耗型的工業發展被認為是社會進步的基石保障,但未來幾百年,科技的進步足以支撐人類回歸到低碳社會—這也是最初人與自然的相處模式。
在這個過程中, AI正在幫助人類做出改變,并將在更多領域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創造價值,比如AI助力下的生物計算為人類的生命健康謀福祉,比如通過AI技術創新減少碳排放、助力碳中和。
更早之前,百度也自己公布了行動路線——碳中和目標。
百度承諾到2030年實現集團運營層面的碳中和。
李彥宏感慨,一直以來都把探索人工智能視為星辰大海一般的征途。
而今天,越來越明顯地感覺到,一個全新的人工智能社會即將到來。
AI技術與物理世界不同的人群、場景結合,讓其不經意間融入到社會的脈絡中,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便利,也終將演變成為人與社會的˙一種“下意識”。
這不過是將來之事的前奏,也是將來之事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