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和全球市場經濟動能減弱的雙重裹挾下,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挑戰。
但有一個基本的共識,即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驅動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進一步加快,傳統制造業正面臨全面深刻的數字化轉型。這其中,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關鍵基礎設施,通過對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連接,為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提供實現途徑,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對于許多傳統制造企業而言,雖然看見了工業互聯網的浪潮,想踏浪而行卻并非易事。從2018年工業互聯網全面實施以來,針對不同行業應用的個性化、制造業場景的碎片化和工業know-how的模塊化一直是阻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三大“門檻”。目前來看,工業互聯網比較成熟的應用場景如生產制造過程優化、供應鏈管理、預測性維護等都具有較高的行業屬性,企業在應用中形成了各具特點的實施路徑。同時,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場景多元但零散,工業know-how難以沉淀成相對成熟的“殺手級”應用,難以通過統一的方式滿足不同客戶的獨特需求。
在這種背景下,華為憑借自身專注于ICT領域三十余年的實踐經驗,攜手合作伙伴一起打造了覆蓋工業互聯網智能終端、邊緣計算、以5G為代表的數據傳輸網絡、華為云服務、AI行業智能的全價值鏈閉環。通過“行業+生態”的部署模式,華為以不同行業數字化業務場景創新為目標,不斷深耕行業、聚焦場景,更加務實地推動工業互聯網應用落地。在2020年11月6日舉辦的“懂行大會2020-制造及工業互聯網分論壇”上,華為和合作伙伴一起分享了在汽車、礦山、煙草等行業的數字化創新與工業互聯網實踐,同行業專家一起探討了如何利用工業互聯網、5G、AI等技術實現數字化轉型,為企業發展帶來新動能。
1、工業互聯網應用邁入“深水區”
伴隨著新基建的推動,制造企業對于工業互聯網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整體的發展也進入加速階段。根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數據顯示,過去三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從2.35萬億增長至3.41萬億,CAGR達到20.46%,處于穩步增長的趨勢。預計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將達到3.78萬億元,占GDP的比重將升高至3.63%,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
但也要看到,由于國內工業數字化水平參差不齊,應用場景分布差異較大,使得部分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價值并沒有完全發揮出來。正所謂“隔行如隔山”,究其根本原因,是因為制造業專業化程度比較高,很難找到普適性的發展模式,使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場景繁雜多樣、壁壘鮮明。
例如在工程機械和制造車間不同場景中,工業互聯網的部署模式和數據采集方式都有著較大的差異。工程機械的具體應用主要在于設備定位(室外和室內定位)、遠程監控、開機率大數據分析、設備履歷管理、備品備件管理、服務資源調度和服務生命周期管理等。而針對生產制造車間,重點放在了對生產績效、能耗、質量、設備、溫濕度和物料配送等關鍵指標進行監控,從而實現工藝優化、節能降耗、提升產能、防范安全事故、避免非計劃性停機等。
眾所周知,工業互聯網的核心是互聯互通,但國內的許多制造企業受限于自身信息化水平,現場數據的采集、設備的互聯互通依舊是一道沒有邁過去的坎。在制造業生產環境中,各種復雜的、不同協議類型的數據對采集、傳輸、處理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業互聯網平臺需要更加開放的生態支撐。
另一方面,平臺作為工業操作系統,需要將工業知識軟件化、模型化,才能基于平臺進行再開發和深層次的應用。隨著我國工業發展多年,在老師傅“傳幫帶”的模式下,各個行業都積累了大量的工業知識,如何將這些口口相傳的工業know-how模塊化,成為了當前工業互聯網模型建立和積累的重點工作。
因此,在幫助制造企業推進工業互聯網建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華為始終堅持“從行業中來,到行業中去”的原則,與一大批懂得所在行業know-how的專家,也就是“懂行人”共同做深做透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以“懂行”的價值循環,創造出更大的應用價值。
2、“懂行”的背后是華為自身不斷實踐與行業深耕
華為作為一家制造企業,自身也在不斷的工業互聯網建設過程中總結實踐規律,持續在研發、銷售、供應、交付等業務領域進行了積極的數字化探索。從IT技術和行業應用結合的角度,華為首先是腳踏實地的深入到制造場景中,將自身積累的成功實踐進行復制。
在打通工業互聯網的數據傳輸裂谷,實現互聯互通方面,華為專注于ICT領域三十多年,聯接技術一直是華為的強項。在全球角力5G技術過程中,華為已經占據領導者地位。通過聯合運營商和行業合作伙伴,華為提供包含差異化的行業專網解決方案,如5G、NB-IoT、TSN、工業PON,滿足便捷接入、高效可靠、專網保障等差異化行業客戶需求。針對工業園區、生產車間、智慧工廠等場景,提供網絡加計算的融合解決方案。
在解決工業場景碎片化問題上,華為針對場景中的難點問題與合作伙伴聯合創新,以客戶實際業務出發,基于企業架構方法,讀懂業務數據,從數據架構支撐業務應用,進而真正解決實際各場景中出現的問題。這種合作方式使華為與應用ISV們更加緊密的聯合,能夠更快、更好、更智能地打造方案,從驗證走向使能。
在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方面,華為通過“價值發現、創新使能、持續運營”構成企業價值躍遷閉環。從制造企業制定數字化轉型目標的頂層設計開始,華為便參與其中,與合作伙伴一同解析出企業業務場景需求,堅持“云優先”,以應用使能平臺、數據使能平臺、AI使能平臺三大平臺賦能應用創新,持續優化適配方案。在華為看來,解決方案的打造只是第一步,持續的運營創新在企業數字化轉型項目中正變得越發重要。
3、多場景落地,打造工業互聯網應用最佳實踐
對于華為而言,工業互聯網是企業實現智能制造的關鍵基礎設施,也是華為深耕行業的重要抓手。通過與“懂行”的合作伙伴一起在工業互聯網應用上不斷地探索和實踐,華為各個行業的應用場景逐漸豐富起來,隨之涌現了一批批最佳實踐。
在煤炭礦山領域,華為在多年服務煤炭行業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對礦山領域的核心業務和生產系統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知。華為聚焦礦山的核心業務和生產場景,通過引入5G、云、AI等數字技術,打造了“3個1+N+5”(礦山一張網、一朵云、一平臺,N個應用,5個中心)的創新架構,并攜手合作伙伴推出了智能礦山聯合解決方案。例如山西焦煤龐龐塔礦采用華為5G、LTE、WiFi6等技術實現井下全域無線覆蓋,構建井下一張網,在一張網基礎上實現“一云、一平臺”來支撐礦山各類業務系統。
在汽車市場,華為打造了汽車仿真、數字化營銷、車聯網、自動駕駛、智慧出行和車路協同等解決方案,幫助東風本田、廣汽三菱、福田汽車、上汽通用五菱、江淮汽車等建立車聯網平臺,打通核心運營系統與工廠、上下游伙伴和客戶的連接,整合生產、銷售、售后、物流、質量等全價值鏈數據。以車輛維修業務為例,華為為近90萬福田車主提供安全出行服務,支持車輛故障地址、環境、故障位置、救援路徑等數據快速準確傳回,救援過程全程可視,讓出行更放心、更安全。
在煙草行業,華為積極響應國家煙草專賣局提出的“推動兩化深度融合與創新應用,支撐服務和驅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攜手合作伙伴以一個個應用場景切入,提升企業生產智能化水平。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及機器視覺的方式,在制絲環節自動篩查煙絲中的雜物,提升卷煙產品的純凈度;以及在卷接包流水線上進一步優化對于包裝存在缺陷的產品的識別率和誤判率,在保障產品包裝質量的同時降低人工操作的復雜度,提升管理的透明度。
當然,上述只是華為賦能制造業的冰山一角,面對加速到來的數字世界和激烈變化的市場環境,華為抱著對制造業的敬畏之心,攜手合作伙伴共同推動工業互聯網的應用落地。在工業原材料領域,華為完成了華新水泥數據中心、IaaS以及ERP、CRM等核心業務系統的無縫上云,不僅提升了資源的利用率,還降低了成本,使其每年的運維成本節約30%以上,僅機房相關設備維護和用電費用每年節約近300萬;在化纖紡織行業,華為幫助三聯虹普提升纖維質檢效率,用AI對絲餅的條干、染色性等物性指標進行預測,有效提升下游需求匹配率28.5%,提升檢測效率80%以上;在鋼鐵冶金行業,華為幫助河鋼集團多個供應鏈應用打造專屬云平臺,兩地三中心的備份容災方式在提升河鋼核心系統業務穩定性的同時,保證了系統的高可用性和數據安全性……
4、攜手合作伙伴,共建“懂行”價值共同體
中國有41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和525個小類的工業企業,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而每類工業企業都有自己獨特的工業know-how。目前全球還沒有一家公司、也不可能有哪家公司可以獨立提供,覆蓋各工業行業的工業互聯網解方案,唯有開放合作、分工配合,才能夠滿足工業企業需求,實現共建、共享、共贏。
對于華為而言,更希望成為各個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平臺”,以ICT技術構建數字化基礎平臺,攜手合作伙伴共同推出面向行業的平臺、聚焦場景的應用。對此,華為采取三步走策略:首先找出有價值的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其次以實現價值為切入點與客戶創新孵化出解決方案;最后將IT與OT融合而成的完整解決方案面向全行業推廣。
由此也可以看出,合作伙伴在華為推進工業互聯網應用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接下來,華為將著重發展規劃與咨詢伙伴、能力型伙伴(SP)和ISV伙伴,共同打造“華為+N”伙伴戰隊,應戰制造智變。
小結
隨著國家“新基建”政策以及各種扶持政策的出臺,一定會為當前經濟增長和制造業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同時,本次疫情也會倒逼制造企業轉型升級,利用工業互聯網、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進行更深入的數字化轉型而獲得未來競爭優勢。面對“新基建”帶來的工業互聯網戰略發展機遇,華為將基于對客戶的深刻理解,采取開放、合作、共贏的策略,致力于和行業伙伴在全國各地開展工業互聯網實踐,共同服務各類制造企業,為工業互聯網落地做出扎實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