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制藥產業其實都是高污染行業的代表。根據分類標準,制藥行業分為化學原料藥、化學藥品制劑、生物制劑、中成藥、醫療器械、衛生材料、中藥飲片七大子行業,其中化學原料藥、化學藥品制劑是占比較大的兩個子行業。其產生的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噪聲污染等,都在給環境帶來很多負面影響,同時制約制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國家對制藥行業環保整治的力度正在越來越大,而在此背景下,也已經有大批制藥企業由于環保不達標被要求限產或停產整頓。有數據顯示,2011~2021年10年間我國制藥企業所收到環保行政處罰正次數呈直線飆升狀態,2018~2020年被處罰次數雖然有所下降,但仍高于2014~2016年,2021年1-4月的數據,也明顯高于2012年全年。可見我國制藥企業目前仍處于環保的高壓態勢當中。
業內認為,在我國提倡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制藥企業只有高度重視制藥環保嚴峻的現實問題并付諸行動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但制藥工業污染的治理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相關企業又該如何行動呢?據悉,為了更好地達到制藥污水的排放要求,不少企業已經開始對制藥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等采取有效的治理和預防措施。
如有藥企早已投資2000 余萬元,自行建設了固廢焚燒能源化項目。據了解,該項目分進料、二級焚燒、余熱利用、急冷中和、多級除塵等工序,裝備自動化程度高,處理后的煙氣完全達到國家相關排放標準。除此之外,也有藥企利用智能化系統,開始有效管理能源資源使用,并堅持走上了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據悉,在整體搬遷中該企業已累計投入10億元建設環境保護工程,多項環保技術的應用和環保裝置的建設均已處在行業頭部。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直接建設環保處理系統外,選擇能更加節能環保的制藥裝備也已成為越來越多藥企應對環保整治的的重要選擇。受此影響,當前國內不少制藥裝備企業也都開始緊抓環保,對設備進行創新、升級以及完善。據了解,有不少企業取得了亮眼的成果,并頗受藥企青睞。
例如某企業,就研發出了能為制藥行業提供無菌制藥、注射、大輸液、生物制藥的新型組合式多效蒸餾水機。據悉,這款設備可以連續運轉240天,在節水、節約工業蒸汽、降低企業排污壓力上綜合節能65%。除此之外,該機所采用的技術每年能節約2100萬噸標準煤、3.4億噸飲用水。
另外,針對制藥行業廢氣排放十分復雜的情況。還有企業針對每家客戶排放的一些特征,研發了一些特殊化的解決方案。例如,針對不同復雜程度的廢氣,會摸清它排放成分,排放特征,然后再去制定一個合理的處理工藝。據介紹,該處理工藝可以分成前處理,核心工藝和后處理。在前處理這一塊,會先做一些化學洗滌,以及一些水洗,來去除廢氣當中的酸堿性成分;在核心工藝這一塊,會考慮用燃燒法,把這些廢氣進行破壞、分解等,來達到排放標準;而后處理這一塊,則是為了保證燃燒之后的產物,能得到有效的處理,更加符合標準。
目前,從國家層面到地方層面,都在對制藥產生的污染問題,出臺一系列政策法規。由此可知,未來國家對制藥行業的污染治理要求預計還將越來越嚴格。在此背景下,業內認為,藥企需要多元化的控制污染的方法。而在這一需求下,制藥設備企業也或將迎來更多發展機遇。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真正能實現環保生產、“零污染”排放的制藥裝備還是少數,并且大多數制藥裝備還存在“設備穩定性差“、“壽命短”等問題。
因此,筆者認為,制藥設備企業還是需要多方面結合制藥企業實際需求,并通過政策方面的引導、激勵措施的支持,來加強產品的更新與改進,才能更好的為企業乃至整個行業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