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不再只是一個流行語。它的實踐使生產企業可以利用數據的力量并提高整體生產效率。智能制造的核心是工業物聯網(IIoT)技術,它是工業4.0的最大推動者之一。
如今,支持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活動的物聯網(IoT)的發展已擴展到工業領域,從而創建了更加智能的工廠和倉庫。充分利用IIoT帶來的機遇,到2025年,其創造的經濟價值將從1.2萬億美元增加到3.7萬億美元,對于制造商而言至關重要。
對于尋求發展和擴展其數字基礎設施的東南亞制造商來說,這項技術的潛力是巨大的。該地區的制造商正在采取大膽的步驟,通過集成IT和運營技術系統來數字化運營。IIoT技術將傳感器、設備、控件和工業計算平臺連接在一起,以使倉庫和工廠對設備和過程具有可見性并對其進行控制。隨著人工智能的部署,該行業也變得越來越智能,可以挖掘大數據的價值,以進行分析和洞察,從而開辟新的收入來源并提高客戶滿意度。
基礎設施限制
依靠云來支持所有這些設備的實時分析和決策是不可行的。由傳感器和其他設備生成的龐大數據量可能是壓倒性的。借助支持IIoT的邊緣計算,持久而可靠的IT基礎設施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生產效率和設施效率。
在進行此數字化之旅之前,工廠、倉庫和其他生產工廠的運營商應考慮所有能夠實現關鍵業務運營的網絡資產。IIoT設備需要位于工廠車間,而不是數據中心或集中式辦公室,這反過來又使其暴露在嚴峻的潛在破壞性條件下。
基于狀態的監視(CBM)實時從工業設備收集操作數據,并允許操作員評估組件的實際狀態以及主動服務的實施。這樣,可以根據需要進行維護,而不必安排維護時間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停機時間。
制造商應確保網絡基礎設施具有以下特征,以實現最佳效率。
電源連續性和質量-為避免可能對系統可用性造成不利影響的電源中斷或延遲,對于網絡邊緣的設備,必須通過連接至不間斷電源(UPS)來進行專用電源備份,這一點至關重要。對于在惡劣條件下運行的制造商,建議使用具有較高容錯等級和其他堅固功能的工業級UPS。
空氣質量-工業環境中的空氣質量有很多不足之處已不是秘密。如果IT設備最終落入服務器風扇中,則高濃度的空氣中灰塵和微粒會損害IT設備的可靠性和預期壽命。防護手段包括防塵或密封的IT機架,以及使未過濾空氣遠離設備的外殼。同樣重要的是,集成專用的冷卻系統以創建一個干凈的、溫度受控的環境。
物理安全性-當計算和存儲硬件像在制造環境中一樣位于附近時,人為破壞的可能性永遠不會消失。未經授權訪問的風險將增加邊緣計算體系結構的脆弱性。強烈建議將設備固定在可鎖柜中并將傳感器放在門上是最佳做法。
網絡邊緣基礎設施的可見性-由于制造工廠和工廠位于可能無法獲得專用技術資源和支持的惡劣環境中,因此遠程監視功能對于使IT專家能夠及時評估設備性能至關重要。
但是,要考慮一些挑戰,例如部署時間和IT資源過度使用,這可能是跨多個設施建立標準化基礎設施的障礙。一種更有效的方法是利用集成的微型數據中心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旨在在惡劣的條件下提供卓越的性能和可靠性。
采用IIoT可以使企業增加IT資產和資源的價值,但是將這些設備維護在網絡邊緣也說明了如果沒有適當的設備保護就可能出現的問題。 部署具有遠程監控功能的集成微型數據中心的企業可以減少延遲和操作中斷。 如今,制造工作的速度意味著提高運營效率并最大程度地減少停機時間的風險,對于成功地適應未來發展的生產流程必須成為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