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醫療資源略顯不足
經過長期發展,我國已經建立了由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等組成的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02.3萬個,同比增長1.53%。其中醫院3.5萬個,在醫院中有公立醫院1.2萬個,民營醫院2.4萬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7.1萬個,其中鄉鎮衛生院3.6萬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5萬個,門診部(所)29.0萬個,村衛生室61.0萬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4萬個,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384個,衛生監督所(中心)2736個。
2012-2020年,我國執業(助理)醫師人數逐年增加。2020年,全國有衛生技術人員1066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408萬人,同比增長5.51%。
然而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相比,我國醫療衛生資源總量相對不足,質量有待提高。根據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對各個國家的每千人口醫師的統計數據顯示,中位數是3.4人,平均數是3.1人。2019年,我國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僅為2.76人,德國、奧地利等發達國家超過4人。
雖然我國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每年都有所增長,但整體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還是相對較低。醫療衛生資源總量不足、質量不高等問題依然突出。
醫療需求推動行業發展
隨著老齡化的加劇、消費群體對醫療衛生的關注等綜合因素影響,國內對于醫療服務的提升呼聲較高。針對目前國內醫療資源緊缺、質量不高,醫療機器人的出現能夠從供應端和需求端兩方面緩解中國醫療現狀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國醫護人員缺口大、居民醫療資源的需求持續增加,醫療機器人的普及是良好的解決方案,換而言之,中國醫療資源緊缺問題為醫療機器人市場孕育了增長空間。
根據中國電子學會數據統計,近幾年我國醫療機器人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2019年我國醫療機器人市場規模為6.2億美元,較上年增長了34.8%。2020年,我國醫療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8.6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