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中智衛安·2020深圳機器人創新與發展論壇暨2020深圳機器人年度頒獎典禮在光明區公共服務平臺一樓會堂隆重舉行。本次活動以“先進制造業集群引領下機器人產業發展”為主題,由光明區產業推介、創新發展論壇、頒獎典禮、供需對接會和年會晚宴等多個環節組成。
光明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張宗平、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孫湧、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新興產業處副處長占川、光明區科創局局長劉云紅,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紀委書記、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籌備辦副主任馮偉,以及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籌)計算機學院院長潘毅等400多位專家、學者、企業家及經理人出席會議。
據了解,活動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市光明區科技創新局指導,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產業集群和光明科學城科技創新聯合會共同主辦,深圳市機器人協會承辦,深圳中智衛安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與招商局光明科技園有限公司共同協辦。
政策、資本、應用齊頭并進,機器人產業迎來黃金時代
26日下午,機器人創新與發展論壇正式開啟。此次論壇緊追中國機器人行業發展脈絡,從國家戰略發展、資本市場推進、技術發展瞭望、細分行業應用等多角度出發,共同探討新一代信息通信產業集群引領下的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發展策略,尋找創新契機和發展道路。
會議伊始,光明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張宗平發表致辭。他表示,近年來,光明區將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立區之本,積極構建“3+1”特色產業體系。2019年,光明區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398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39%,主導格局初步形成。近日,光明區又出臺支持“3+1”產業發展系列政策,為推動包括機器人產業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持續賦能。
接下來,光明區將瞄準智能產業前沿技術領域,建設成為國際知名的智能產業發展高地。在智能機器人領域,重點支持智能機器人感知、認知、執行等算法的研發,突破三維成像定位、智能精準安全操控、人機協作接口等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減速器、驅動器和控制器等三大核心零部件,發展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
緊接著,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紀委書記、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籌備辦副主任馮偉發言。他表示,深圳先進院建院十四年以來,始終秉承特區精神,敢闖敢試,在中科院與深圳市的指導與支持下,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今年獲工信部批準牽頭建設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近兩年先后獲批了腦科學、合成生物學兩個深圳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三個基礎類研究院,有力推動了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創新中心的戰略。疫情以來更是加大對海外人才的引進力度,從年初的3000人發展到現在的4000余人的規模,高層次人才加速聚集,為下一步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的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未來,深圳先進院將繼續積極發揮在建設創新性國家過程中的“火車頭”作用,成為國家和人民可信賴、可依靠的戰略科技力量,引領和支持深圳機器人產業的快速可持續發展,著眼提升粵港地區及我國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為深圳市的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籌)計算機學院院長、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理事長潘毅以“機器人發展前景和我的相關研究”為主題發表演講。他表示,機器人、人工智能技術正迎來發展的黃金時代,深圳市機器人協會在人才培養、金融服務、供需對接、國際交流等方面提供服務成為機器人產業的橋梁與紐帶。
隨后他結合自身研究方向,介紹了基于多模態融合的人工智能技術在生命醫學大數據(行為學、分子遺傳學、影像學)取得的成果,并通過自閉癥預測、癲癇疾病預測這兩個整體研究案例闡述多模態融合分析技術和分級篩查策略應用。此外,他還分享了對人工智能的先驗知識注入以及可解釋性等方面的研究,指出了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的創新方向。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長江學者趙杰以“中國機器人技術與產業當前形勢”為主題發表演講。他對中國機器人整體形勢作出判斷時表示,中國機器人迎來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同時也迎來重大發展的機遇期。國內政策、市場等外部環境的改善,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與機器人正在加速融合,機器人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催生機器人產品快速變革,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中國都將繼續保持工業機器人全球最大需求市場的地位。
他認為,未來10-15年,全球機器人產業將形成新的國際競爭戰略格局。全球機器人產業格局將得到重塑,中國將成為產業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亞洲及"一帶一路"國家成為世界強國爭奪的工業機器人重要市場;服務機器人成為世界機器人強國爭奪新興產業主導地位的重要戰場,特種機器人地位異常突出,成為世界機器人強國相互制衡的重要手段。
中國機器人必須進入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期,實現基礎前沿技術領先、有重大標志性的成果、核心技術自主可控、重要產品中高端化、質量效益不斷提升、產業規模不斷壯大、一流的國際競爭力等目標。
在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方面,深交所上市推廣部副總監曾繁振則以創業板注冊制改革機遇分析為主題進行了現場演講,聚焦科技型企業發展新機遇。他指出,創業板是高新技術企業、戰略新興產業企業的主要聚集地。今年6月,創業板啟動改革并試點注冊制,創業板注冊制企業上市表現頗為優秀。
曾繁振還提到,為支持自動化、機器人企業上市,深交所提供了一系列上市前后的服務措施,如建立V-Nxet一站式路演平臺、對接深市上下游產業鏈、上市輔導、并購重組及再融資等。最后,他表示,深交所高度重視機器人產業發展,未來將與光明區政府、市機器人協會,為機器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做好融資、上市等服務工作,助推機器人產業發展。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合成所研究員、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總工藝師司同圍繞“自動化合成生物技術與深圳合成生物大設施”這一主題作報告,他表示,合成生物就是利用工程化的方法實現生物技術領域的生產與研究。全自動化及機器人平臺能大幅提高合成生物研究效率,不僅能實現工業化生產,還能實現工業化研究。
作為全球首個合成生物重大基礎設施,深圳合成生物大設施能滿足合成生物對設計學習平臺、合成測試平臺、用戶檢測平臺進行自動化整合的需求。通過建設這樣一個集智創新、開放共享的大平臺,降低生物產業進入門檻,吸引生物技術、人工智能、自動化、機械工程等多學科領域人才,匯聚技術,激發創新,一方面,推動食品、能源、醫療、環保、化工、國防大繁榮大發展,另一方面,實現高端自動化生物儀器制造國產化,掌握合成生物設施“卡脖子”技術。
華星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信息部部長冀輝生介紹了TCL華星光電實現智能制造落地的實踐情況。他表示,華星依次打造了PLM、ERP、MES、Auto、EQ的數據流主線,為公司智能智造打下基礎,在生產、物流、分析三大方面實現了自動化。
他接著分享了IoT平臺在微秒級電壓數據監測和報警、設備與測定維護上的應用,大數據在故障缺陷分類、虛擬測量、多因子分析上的應用,以及計算機視覺在自動缺陷分類上的應用。依靠深度神經網絡算法進行缺陷智能分類,能讓TAT總體減少0.3天、人員縮減60%。最后,他還呼吁,需要制造企業沉下心,去落實智能制造實踐,助力我國制造業騰飛。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楊衛峰分享了機器人在軌道交通車輛運維的應用。楊衛峰先是介紹了軌道交通車輛運維概況。當前,車輛運維面臨工況復雜、故障多樣、可靠性要求高、需要按時進行日常維護保養、人工維護效率低質量差等問題,因此,利用智能設備實現“無人化、少人化”是列車日常維護的發展方向。對巡檢機器人的主要需求是檢測效率高、準確率高,除了機器人本體之外,還需要圖像識別、調度、導航定位等技術的配合。
展望未來,中車將關注多種巡檢機器人集群運維作業、巡檢機器人與作業型機器人的綜合運用兩大方面,實現列車運維的智能化、無人化。
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賴東海以“工業互聯網賦能產業級協同,構建產業生態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為主題發表演講。他先是指出了鋰電池行業產業協同經常面臨的“生產運營與決策拍腦袋”、“產能利用不充分”、“問題改善憑感受”等諸多問題。隨后提出,通過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能夠貫通全產業鏈,滿足個性化定制、智能化追蹤等需求,實現“降本、增效、提質”。
欣旺達通過平臺化服務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的區塊鏈及供應鏈金融服務,是基于核心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真實貿易數據,依托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先進技術,對參與方賦能、賦效、增信,降低增信門檻,幫助參與企業提高信用等級,快速提供供應鏈管理和供應鏈金融。
深圳達實智能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安建月以達實大廈為示例,分享了基于AI的智慧建筑物聯網解決方案。達實智能二十多年深耕自動化和智能化行業,是國內最大的以智慧建筑為主營業務的上市企業。
主機開機優化、車位共享優化、無前臺智慧訪客、刷臉自動派梯、手機呼梯、室內無面板智慧控制、智能會議室等,都是達實大廈在智慧化建設的創新成果。安建月表示,未來,智能建筑將呈現四大發展趨勢,即利用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智能建筑向智慧建筑快速轉化,打破傳統的“系統”架構設備之間實現直接通訊,借助大數據真正實現系統的自學習與自進化,共同打造lOT生態圈讓智慧建筑良性發展。
捷普(深圳)有限公司資源開發經理漆朝暉分享了他對體外診斷市場的看法,以及對該領域自動化應用需求的思考。數據顯示,全球體外診斷市場高達730億美元,而中國市場約有750億人民幣,但中國本土企業僅貢獻10%。在全球十大醫療器械公司排名中,中國企業無一入榜。因此,國內企業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他還提醒,如果企業要進入醫療器械領域,那么產品一定要滿足法規標準、生產工藝、無塵滅菌以及4Q確認這四點醫療健康行業制造需求標準。
五大項目集中簽約,開啟合作新未來
會上,深圳市機器人協會、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產業集群分別與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丹麥投資促進局、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深圳市蜂群產業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光明科學城科技創新聯合會、深圳中智衛安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等單位進行現場簽約,這也標志著五個項目正式啟動,涉及機器人、金融服務、科技服務、展會合作等多個領域。
首先是由深圳市機器人協會與招商銀行深圳分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采取金融商業合作模式,面向協會會員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畢亞雷秘書長和招商銀行小企業金融部總經理郭春紅分別代表雙方簽約。
接著舉行了由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產業集群與丹麥投資促進局建立戰略合作的簽約儀式,共同打造新一代信息通信和機器人產業對接平臺,推動兩地產業的深入合作交流。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畢亞雷秘書長與丹麥投資促進局高級投資官員楊健歌分別代表雙方簽約。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與深圳市機器人協會也在論壇上進行了簽約,雙方建立校企合作關系,在課程優化、人才培養、前沿研究、基礎應用、技術轉化等方面共同探索。光明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張宗平,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孫湧,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紀委書記、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籌備辦副主任馮偉,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籌)計算機學院院長潘毅的見證下,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中德學院院長、黨總支書記周彥兵和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秘書長畢亞雷與分別代表簽字。
深圳新一代信息通信產業集群與深圳市蜂群產業服務集團有限公司簽署協議,雙方將于2021年4月在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同期4號展館內,共同打造“新一代信息通信產業集群專業展”,聚焦機器人、人工智能、5G、機器視覺等領域,并意向后續在“跨區、跨界”范圍內提升集群的影響力。深圳市5G產業協會執行會長周國明,廣東省未來通信高端器件創新中心辦公室主任安思凝,深圳市半導體行業協會會員部部長壽愛華,粵港澳先進電子材料技術聯盟副秘書長徐佩禹,深圳市鵬城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杜政志共同見證,集群總促進機構負責人畢亞雷與深圳市蜂群產業服務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戴梅代表雙方簽字。
在光明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張宗平,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紀委書記、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籌備辦副主任馮偉,光明區科創局局長劉云紅,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籌)計算機學院院長潘毅,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新興產業處副處長占川的見證下,光明科學城科技創新聯合會、深圳市機器人協會、深圳中智衛安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協議,光明科學城科技創新聯合會秘書長肖文昌,協會秘書長畢亞雷,深圳中智衛安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鐘翔宇分別代表簽約。三方將建立戰略合作平臺,共同打造“深圳智能機器人產業光明創新基地”,建立智能機器人生態圈,整合上游供應鏈資源,集中下游市場拓展,成為國內領先、打造知名的智能機器人集聚地。
精準對接供給與需求,合作共贏推動新舊動能轉換
12月26日,由深圳市機器人協會與勵展博覽集團共同舉辦的S-Factory智能工廠及自動化技術供需對接活動在光明區行政服務大會堂同期舉行,為行業企業提供了一個交流合作、友好商洽的資源共享平臺,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共贏。此次對接會立足于當前制造業智能升級的迫切需求,旨在打破機器人企業與應用行業的信息不對稱現狀,以應用助推機器人企業的技術創新,并同時為本地電子制造企業帶來新設備、新材料、新解決方案,為深圳3C界工業機器人的應用發展搭建一個交流與合作的產、學、研、用平臺。
對接會邀請了科瑞技術、歐特自動化、鑫信騰科技、東盈訊達、同川科技、如本科技和大族機器人等21家供方企業參與,可提供包括工業自動化設備、機器視覺產品、功能檢測設備、協作機器人、整廠自動化改造、工業搬運機器人,智能巡檢機器人、機器人核心控制器、單軸機器人、多軸多關節機器人以及多軸運動控制系統等在內的產品和解決方案。華南地區知名消費類電子企業、制造企業等80余家采購商紛紛表達對機器人的諸多需求,以及延伸出來的對機器人上下游產業生態合作的強烈意愿。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供需對接大會共有4輪,采用一對一的閉門對接形式,給與項目需求方與供應商充分的交流空間,促進雙方建立合作關系。此次對接會的舉辦切實推動了供需雙方的溝通交流,促進技術互補和資源共享,實現了科技供給與產業需求的精準對接,為機器人及智能制造上下游企業市場與品牌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此外,年會還在活動現場設置了產品展示區,二十多家機器人企業攜旗下精品集中亮相,引來諸多嘉賓駐足了解。
超46萬人次參與, 58家企業榮膺行業年度8大獎項
活動現場,深圳市機器人協會與《機器人與智能系統》雜志共同主辦的“2020年深圳機器人年度評選”結果揭曉。此次年度評選設置深圳市服務機器人技術創新獎、深圳市工業機器人技術創新獎、深圳市十大關鍵零部件企業、深圳市十大集成應用企業、深圳市機器人優秀應用案例獎、深圳市十大機器人企業、深圳市機器人新銳人物獎、深圳市機器人風云人物獎8大獎項,共有58家企業獲獎。
其中,深圳市服務機器人技術創新獎獲獎企業包括朗馳欣創、吉影科技、銀星智能等企業;深圳市工業機器人技術創新獎包括雷賽智能、科瑞技術、越疆科技等;深圳市十大關鍵零部件企業包括仙工智能、鐳神智能、奧比中光等;深圳市十大集成應用企業包括科瑞技術、利元亨智能裝備、大族激光智能裝備等;深圳市機器人優秀應用案例獎包括瀚德智能、鑫信騰、吉影科技等;深圳市十大機器人企業包括斯坦德、普渡科技、科瑞技術等。
普渡科技創始人兼CEO張濤、世椿智能董事長時軍偉、越疆科技董事長兼CEO劉培超三人獲得機器人風云人物獎;創客工場CEO王建軍、瀚德智能董事長雷鳴、未來機器人聯合創始人兼CEO李陸洋等10人獲得機器人新銳人物獎。
據了解,本次評選吸引網絡投票超46.9萬張,訪問量超327萬人次,由《機器人與智能系統》編委會、金牌投資人、國家科技部專家、跨界行業及學界專家等評審后,產生年度評選各獎項的最終得主。機器人年度評選活動已連續舉辦6屆,表彰機器人領域的優秀企業及領袖人物,被普遍認為是最具行業公信力的評選之一。
國家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先進制造處研究員、年度評選專家組組長劉進長表示,發展機器人產業是我國的重要事業。深圳聚集了大批機器人領域的優秀人才,新生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機器人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是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重要的基地。
他還表示,在百年不遇的大變局中,機器人產業難免會受到諸多影響,但機遇大于挑戰。深圳在人才、政策服務、產業鏈等方面具備優勢,希望深圳市機器人產業能夠做大做強,占領機器人生態高地,實現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