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超美國,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理解等技術的應用水平達國際先進水平……近兩年,人工智能產業在我國蓬勃發展,并賦能各行各業。
圍繞這一熱點產業,11月24日上午,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發展論壇——“人工智能:育新機、開新局”分論壇在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枕水廳舉行。論壇上,工信部副部長劉烈宏介紹,今年上半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770萬億元。
本次人工智能分論壇邀請國內外人工智能領域的政府領導、知名學者、企業高管、國際組織代表等嘉賓,分享觀點,交流經驗,探討如何更好地發揮人工智能的創新引領與賦能作用等內容。
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劉烈宏介紹了我國人工智能產業最新進展。首先,人工智能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專用芯片,應用算法,開放平臺等技術產品不斷優化,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理解等技術的應用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同時,產業規模逐步壯大,今年上半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到了770億元,人工智能企業超過了260家,已成為全球獨角獸企業主要集中地之一。
此外,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日漸深入,在制造、交通、物流、醫療、教育、能源等領域的應用不斷拓展,取得了一系列標志性成果,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各企業積極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推出智能CD影像系統、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測溫系統等產品,為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復學發揮了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還積極支持國內外人工智能企業與科研機構加強對接,共同推進人工智能技術研發、產品應用、標準研制和倫理研究,共同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更好地造福世界。
劉烈宏還對今后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堅持創新驅動,并深化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形成一批效果明顯、成熟度高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
二是持續優化環境,面向人工智能發展與應用需求,創新監管模式,健全法律、就業、倫理等方面的治理規則;
三是全面深化開放,進一步促進各國政府、科技界、產業界及智庫、商會協會等機構間的理解與互信,共同推進人工智能產品研發,標準研制,加強創新政策與道德倫理方面的交流互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