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又一家企業擬分拆電池業務!已商業化9/0.5/0.5電池!

時間:2020-10-30

來源:

導語:繼LG化學擬分拆旗下電池業務,并傳出特斯拉將收購LG化學電池業務10%股份之后,韓國電池三巨頭中暫未受到電動汽車召回事件影響的SKI,近日放出正在考慮分拆電池業務的消息。

繼LG化學擬分拆旗下電池業務,并傳出特斯拉將收購LG化學電池業務10%股份之后,韓國電池三巨頭中暫未受到電動汽車召回事件影響的SKI,近日放出正在考慮分拆電池業務的消息。

10月21日,SKI電池部門首席執行官吉東燮(JiDong-seop)表示,KI正在考慮從財務角度分拆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業務,但目前尚未制定出具體的時間表。“把我們的電池業務分拆出來既有好處也有壞處,公司財務部門將確定分拆電池業務的可能性。”

根據吉東燮當天所說,SKI也在考慮在美國建立更多的電池廠。據悉,目前SKI正在美國喬治亞州建設一家電池廠,計劃2021年投產,2022年開始批量生產電池。“如果大眾、福特和現代汽車等企業客戶希望增加我們的電池供應,我們可能會建立更多的電池廠。”

SKI高鎳電池全球領先

眾所周知,SKI的主打產品是高鎳三元軟包電池。從過去幾年來看,這種電池既是市場主流,潛力也相當巨大。

據了解,目前SKI量產的軟包電芯能量密度可達260Wh/kg,2023年能量密度目標為319Wh/kg。

在前沿技術方面,尤其是當前大熱的“高鎳低鈷”電池的研發上,SKI也較其他動力電池企業走得更加激進。

今年8月,有韓媒稱,SKI正在致力于在年底前開發新型NCM電池,鎳含量88%,較NCM811電池提高8%,續航里程提高到500km-600km,鈷含量6%,較NCM811電池降低4%。

此外,同樣是8月,SKI宣布成功商業化全球首個鎳含量為90%的NCM9(9/0.5/0.5)電池。

在透露將分拆公司電池業務當天,吉東燮還表示,SKI正在開發一種全新的充電技術,只需將電池充電2次,每次充電10分鐘,就能實現近500英里的往返。據其預計,該技術最早可以在今年年底或明年上半年完成開發。

分拆既有好處也有壞處

按吉東燮所說,SKI分拆電池業務“既有好處也有壞處”。那么,來看一下其好處與壞處各有哪些,以供參考。

好處方面,業內認為,SKI分拆動力電池業務之后,有助于其實現高效的決策和靈活的組織運營;有助于更快速地展開針對性的融資選擇;同時以獨立子公司的身份,有利于SKI獲得更多的投資機會。在這一點上,與LG化學分拆電池業務是一樣的。

壞處方面,是SKI面臨的壓力與LG化學不一樣。

首先是因為SKI的電池業務規模較小,占集團公司總體營收的占比較低,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態,盈利能力較弱。

其次是SKI目前正深陷與LG化學的法律訴訟中并處于劣勢,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已經初步裁定SKI敗訴。若本月ITC作為維持原判的最終裁決,SKI將無法將其電池、模塊以及其他組件和材料出口到美國。這將對SKI的動力電池業務產生沉重的打擊。

第三是SKI正在擴建其在匈牙利、美國和中國等地的電池產能,計劃到2025年將其動力電池生產能力提高到100GWh,這將需要超過6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50億元)的資金投入。面臨如此巨大的資金壓力,將對SKI動力電池業務進一步發展產生極大阻礙。

近期,SKI計劃將其正在進行IPO的鋰電池隔膜子公司(SKIET)價值30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7.5億元)的10%股份出售給私人股本基金PremierPartners,計劃利用此次股權出售的收益來擴大其動力電池業務,就是SKI不得已之舉。

此外,在8月初,SKI還將其子公司潤滑油基礎油供應商SKLubricantsCo.出售,用以擴大其動力電池業務。

與LG的訴訟還未解決

吉東燮在提及考慮將電池業務分拆的同時,也提到“SKI與LG化學就美國正在進行的訴訟仍持續”。

據了解,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計劃于10月26日(當地時間)對LG化學提出的針對SKI的電池商業秘密侵權訴訟提起最終裁決。最近,兩家公司還沒有表現出任何和解措施。

據公開信息顯示,SKI與LG化學的拉鋸戰源于2019年4月,當時LG化學方面指控SKI共計挖走76名LG化學動力電池事業部的工作人員,并借此方式竊取了其核心技術,由此向美國ITC提出控告。

隨后,SKI向ITC反訴LG化學“非法利用其擁有的994專利”,并要求LG化學方面進行道歉和賠償10億韓元(約合575.04萬元人民幣)。除了在美國,兩家公司在韓國本土也對簿公堂。

韓國新韓證券分析師李先燁認為,使LG化學和SKI劍拔弩張的最直接原因,是SKI拿下了大眾動力電池的訂單,此外由于兩者的主力產品均為方形三元鋰電池包,因而存在高度的競合性。

關于SKI

SKI是韓國代表性的能源化學企業之一,當前業務包括石油開發、煉油、化學、潤滑油以及新能源產業等。

SKI于2005年著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專用鋰離子電池業務,2006年起投入生產。

2016年SKI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僅207.3MWh,2019年裝機量達到1.9GWh,市占率1.6%,復合增速超過100%;2020年上半年,裝機量達到1.7GWh,同比增長66%,市占率進一步提升至3.9%,排名上升至第六位。

產能方面,SKI目前擁有美國佐治亞州工廠9.8GWh/年,中國江蘇常州金壇7.5GWh/年,韓國忠清南道瑞山市電池廠4.7GWh/年,匈牙利科馬羅姆第一工廠7.5GWh/年。合計29.5GWh/年。此外,SKI還與億緯鋰能合資建設20GWh-25GWh動力電池產能。SKI美國工廠規劃產能55GWh/年,SKI的總規劃是2022年前將產能提升至55GWh/年,至2025年實現100GWh/年。

客戶方面,SKI主要供應商除了大眾,還為現代、起亞、奔馳、戴姆勒、北汽等多家國內外知名車企配套動力電池。

供應鏈方面,SKI積極尋求全球合作。在中國市場,天齊鋰業、當升科技、璞泰來、中科電氣、新宙邦等中國電池材料企業已經先后進入SKI供應鏈。

除了電池外,SKI在韓國、中國、波蘭規劃的隔膜產能約為10億平方米。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