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成為最大鋼鐵出口國靠什么?

時間:2009-02-27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危機肆虐的經濟環境下,貿易保護主義正在抬頭。鋼鐵產業作為歐美傳統政治勢力最強的產業,率先揮起保護主義大棒

  危機肆虐的經濟環境下,貿易保護主義正在抬頭。鋼鐵產業作為歐美傳統政治勢力最強的產業,率先揮起保護主義大棒。美國眾議院議員最早加入經濟刺激計劃的“購買美國貨”條款即是為美國鋼鐵“保駕護航”。2月20日,《亞洲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 Corp.)、紐克鋼鐵公司(Nucor Corp.)和 AK鋼鐵控股公司(AK Steel Holding Corp.)等一些美國大型鋼鐵企業,正在積極爭取,提高對進口鋼材的關稅。   中國鋼鐵行業成為保護主義措施的重點目標。歐美鋼鐵行業一直“堅定”認為,中國鋼鐵行業之所以能夠從長期以來的鋼鐵凈進口國,于2006年轉為凈出口國,并在2008年成為世界第一鋼鐵出口大國和第一凈出口大國,是由于中國政府對鋼鐵企業的巨額補貼。   那么,中國鋼鐵行業到底是靠什么取得了顯著進步?中國會繼續努力擴大鋼鐵出口嗎?   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海民認為,中國鋼鐵工業的國際競爭力有著堅實的基礎。近些年來,鋼鐵行業快速發展,成本和價格競爭力提高,主要是技術進步、管理加強、具有一定的原材料和人力成本優勢以及業務量快速增長相對節約固定費用所致,而非政府補貼的結果。   劉海民舉例說,中國的連鑄比(連鑄合格坯產量占鋼總產量的百分比,是反映一國鋼鐵工業綜合水平的主要指標之一)從2000年的85.3%提高到目前的95%左右,已經超過世界平均水平。   鋼鐵工業的生產能耗水平也顯著降低。大中型企業噸鋼綜合能耗,從2000年的885公斤標煤,下降到目前的630公斤標煤左右;噸鋼耗新水由2001年的18.81立方米,下降到目前的5立方米左右,大大縮小了與發達產鋼國的差距。   劉海民認為,中國鋼鐵工業的價格競爭優勢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一定的原料自給率。近三年來,中國的自產礦石保持在消費量的48%左右,由于自產礦石生產成本遠低于進口礦石價格,這使中國比完全依賴進口的某些產鋼國具有一定優勢。由于中國是煤炭生產大國,與歐洲、日本、韓國相比,優勢也很明顯。   二是人力要素方面,中國鋼鐵業勞動生產率雖然較低,但單位勞動力成本比發達國家低得更多,因此,單位產品中的勞動力成本明顯低于發達國家,其他生產費用也相對較低。   三是由于業務量快速增加,固定費用明顯下降。2007年與2001年相比,大中型企業實現銷售收入增長3倍左右,而同期管理費用增長只有1倍,百元銷售收入負擔的管理費用由2000年的8.9元降低到2007年的4.1元。   四是環保內部成本的外部化。劉海民也承認,中國鋼鐵工業的環保投入不足,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成本。但是,出口鋼材較多的大型鋼鐵企業環保基本上是達標的,因此,這不是中國壓低出口成本的決定因素。   劉海民說,展望未來,隨著國家環保要求提高、各種生產要素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鋼鐵生產成本將被明顯推高。但是,中國降低成本費用,保持和提高成本、價格競爭力的潛力同樣很大,如實現設備大型化、推進技術進步、資源循環利用以及加快企業重組和加強管理等。   再以人力成本為例,提高職工收入、人民幣升值,都會相對削弱中國鋼鐵業現有的人力成本優勢,但在中國人均GDP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之前,人均勞動力成本不可能趕上發達國家水平,而中國實現設備大型化后,實物勞動生產率將逐步趕上發達國家,寶鋼等少數特大型企業已有先例。   因此,劉海民認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國鋼鐵產業完全有能力保持其成本和價格方面的國際競爭力。這將會是中國保持鋼鐵出口大國地位的根本原因。   劉海民強調,有必要區分一個問題,就是中國成為鋼鐵出口大國,是產業進步提升市場競爭力的結果,這并不代表中國政府要以大量出口鋼鐵作為政策方針。   他表示,贊成政府和鋼鐵業“鋼鐵以滿足內需為主”的方針。他解釋說,這是因為,世界鋼鐵業的布局規律,明顯是集中于消費地而非資源地。鋼鐵的國際貿易量雖然在上升,但占產量比例在下降,各國的消費也以自產鋼為主。耗費能源、污染環境的鋼鐵產品也不適于大量出口。中國鋼鐵工業承擔的就業僅占全部就業量的4.64%,工業增加值也只有全部的8.34%,但耗能卻占到全部的25.1%,主要污染物排放占到10%-16%。   如果中國大量出口鋼鐵,將導致鐵礦石進口數量猛漲,國內礦石價格也將隨之上漲,為國外礦商提價提供依據。   出于這些原因,劉海民說,中國政府對于鋼鐵工業的長期方針是以滿足內需為基本方針——以品種規格齊全、質量優越、價格具有競爭力的鋼鐵材料,努力滿足國內各用鋼行業的需要。   也正因如此,中國成為世界上少見的對出口鋼材征收關稅的國家,而且一度對鋼鐵產品的出口退稅大幅降低甚至為零。   雖然新近的《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實施細則》中提出,對高附加值、對機電產品出口有影響的相關品種將適時適度上調出口退稅率,劉海民認為,這些是經濟危機下的“權宜之計”,并不表示中國政府未來會大力鼓勵鋼鐵出口。   劉海民還強調,盡管中國不鼓勵大量出口,也應堅決反對國外以中國鋼鐵工業受補貼為借口,對中國出口鋼材實行貿易保護主義。   針對國外對中國鋼鐵企業接受政府補貼的指責,劉海民說,應該承認,中國加入WTO之前的“債轉股”和貼息技改政策,確實降低了鋼鐵工業特別是大型鋼鐵企業的財務負擔。但是,加入WTO之后直至目前的少量政府補貼,與大中型企業每年上萬億元的銷售額、上千億元的利潤相比,只占很小的比例。換言之,即使完全取消政府補貼,也不可能使中國鋼鐵企業失去現有的成本和價格競爭力。   然而,在美國2001年-2007年間,美國大型鋼鐵企業從貿易保護和政府補貼中至少獲益150億到200億美元,劉海民援引美國國際鋼鐵研究所2007年11月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說。   巨額補貼并沒有使美國鋼鐵工業有什么明顯長進,劉海民說,“靠政府補貼不可能補出一個強大的鋼鐵工業。”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