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天津三星電視工廠成立于1993年,目前擁有3條電視組裝線,623名員工,最初是三星電子重要的海外電視生產基地,以滿足中國的三星電視市場和部分海外市場需求。
這些年,三星多條業務線在中國市場遇冷,前前后后是關閉了不少工廠。這個消息爆出來之后,不少網友們表示,三星的退出,意味著所留下的市場會被華為小米接盤。
三星電子方面未對此進行置評。據說該舉措是三星電子提高全球生產基地效率的更大計劃的一部分。三星是全球電視老大,但在中國市場卻節節敗退,2019年僅賣出了100萬臺,這是做出關閉工廠的重要原因。
此前,三星已經宣布將在今年年底之前停止生產LCD面板,并開始專注于為其下一代QLED電視生產QD-OLED面板。三星的顯示部門上周單獨確認,將把其蘇州LCD面板生產部門的多數股權出售給TCL下屬的光電科技部門。
今年8月份,三星表示將停止其在中國最后一家電腦工廠的運營。最新退出后,三星將在中國只剩下兩個制造工廠,分別是西安的芯片工廠和蘇州的家電工廠。國內還有北京研究院,杭州,深圳,西安,等幾個研究所。除此之外,在國內的業務三星財產保險,三星新羅酒店,鵬泰廣告等等。
這幾年實際上一直以來天津跟惠州的工廠出貨量很低了。三星在轉移越南以后,不斷把天津的產能轉移過去,由于天津的供應鏈在智能機時代沒有惠州有那么優勢了,三星把整個中國產能匯集到惠州。可以想象,等到越南的供應鏈逐步完善以后,會有更多類似這種需要大量人力的工廠整體轉移。不少人認為中國隨著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將會慢慢讓出世界工廠的位置。
上世紀末以來,中國憑借獨特的人文和地理環境,逐漸發展成為"世界工廠"。龐大的人口造就了巨大的消費市場,"中國制造"的商品從中國流向全世界。
然而,近年來,實體經濟是一片苦海,各種報道也屢見不鮮,中國制造業正面臨著最大的考驗。但制造業仍然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制造業的帶動。從全球來看,中國制造業產值幾乎相當于美國、德國和日本的總和,占全球市場的30%。據統計,全球50%以上的家用電器、60%的水泥、70%的防彈背心、80%的空調、90%的個人電腦產自中國。此外,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手機制造商都設在中國,供應全球近90%的手機。隨著疫情的爆發,世界看到了中國制造業的實力,而這些國家的呼吸機、口罩等醫療產品大多由中國生產。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正在逐步擺脫"廉價勞動力"的標簽。因此,大企業自然需要開始尋找下一個"根據地",而越南、印度等東南亞國家則通過各種優惠政策和廉價勞動力吸引了大批外國企業投資建廠。自從一位哈佛大學教授預言越南有一天可能取代中國成為新的"世界工廠"以來,越南超越中國的討論就一直不絕于耳。
早在8月,彭博社一篇題為“蘋果制造商說,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時代已經結束”的報道被海外各大主流媒體轉載,自媒體上也隨處可見。據彭博社報道,蘋果的主要供應商和其他十幾個科技巨頭計劃在中國和美國之間分割供應鏈,并且認為“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時代已經結束。
但事實上,雖然很多企業轉而擁抱越南和印度,但對中國制造業的影響并不是太大。相對而言,我國制造業相對成熟,基礎產業鏈十分完整。雖然在價格上沒有優勢,但一般來說是最全面的。另外,我國對制造業的發展,也有新的舉措。近日,有關部門提出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為農村居民提供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