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國內外際經貿活動受到嚴重影響,制造業作為實體經濟的主體所受到的沖擊和壓力將更為直接和顯著,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在這種形勢下,加速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凸顯,亟需更大范圍、更大力度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借助數字化轉型實現紓困脫困,培養壯大經濟增長新動能,確保經濟穩健、持續增長。
“數字經濟”概念
2017年,圍繞著經濟結構調整和制造業轉型的重大需求,我國提出“數字中國”戰略,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寫上“數字經濟”概念,由此掀起了數字化技術和產業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所謂數字經濟,就是發端于知識經濟,發展于信息經濟和網絡經濟,依托各種智能技術而興的經濟模式。其以互聯網為基礎,以核心信息技術為支撐,能夠帶動產業經濟的智能化、數字化轉型。據了解,數字經濟發展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它們分別是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
其中,數字產業化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信息產業,就是將5G、人工智能、大數據、集成電路、云計算、區塊鏈、軟件等數字化技術發展成為專門的產業,提供相應產品與服務。其具體業態包括電子信息制造業、信息通信業以及軟件服務業。數字產業化是數字經濟的基礎。
而產業數字化,是指在新一代數字科技支撐下,以數據為關鍵要素,以價值釋放為核心,以數據賦能為主線,對產業鏈上下游全要素進行數字化升級、轉型和再造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各種數字化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實現傳統產業的提效增速和數字化轉型發展。
如何推動產業數字化
那么,如何推動產業數字化進一步開展呢?這便離不開工業互聯網的助力。對于傳統領域各企業來說,工業互聯網能夠通過跨設備、跨系統、跨地域的全面互聯互通,實現對全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全面連接,并且驅動數據流動和價值凸顯。其對企業數字化轉型具有顯著作用。
當前,得益于國家強有力的引導和產業各方的共同努力,我國工業互聯網取得積極進展,在推進制造業及其他產業數字化轉型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國工業互聯網整體上仍處于發展初級階段,且各行業各領域企業數字化基礎整體偏弱,工業互聯網對各產業的賦能、賦智作用發揮得尚不充分。需要繼續引導和聚集各方力量建好、用好工業互聯網這一推動數字化轉型的利器,積極探索適合各產業的利用工業互聯網促數字化轉型的方法和路徑,加強工業互聯網能力建設,深化工業互聯網在各行業的應用,完善融合應用大環境,務實高效地推進各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伴隨著“新基建”的提出和建設,工業互聯網可謂迎來了重要落地機遇。目前包括北京、上海、重慶、青島等在內,不少省市都已出臺了相關政策和規劃,加快工業互聯網產業園區建設,加速工業互聯網產業集聚。在此背景下,工業互聯網價值得到了有效發揮。
與此同時,5G商用的開啟也給了工業互聯網加速融合與發展應用的機會。5G建設的不斷加快,使得工業互聯網與人工智能、云計算、VR/AR等前沿技術的融合愈發緊密,進一步深入推動了制造數字化、智能化和網聯化的前進。“5G+工業互聯網”成為眾所追捧的發展模式。
不過,有機遇自然也有挑戰。工業互聯網在迎來更快速度落地應用、更深價值推動產業數字化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不少的問題。例如創新能力和核心技術不足;標準體系建設滯后;網絡安全隱患頻出;應用場景潛力挖掘不夠;人才培養存在短板等等,這些阻礙了發展成熟。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推進經濟社會各行業、各領域加速數字化轉型,既是應對當前經濟困境、助力實現經濟復蘇的重要抓手,更是未來相當長時期實現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保障。工業互聯網作為支撐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基礎和培育壯大增長新動能的主要驅動力量,其地位和重要性毋庸置疑。國家層面應進一步加強對工業互聯網的統籌部署,引導產業各方協同聯動,積極構建高水平供需動態平衡的產業生態,為工業互聯網發展和應用滲透營造更加有利的環境,推動數字化轉型邁上新臺階,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未來工業互聯網要想完全釋放出價值,引領數字化經濟發展,指日而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