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京,2020年8月27日——近日,施耐德電氣為廣州港新沙某碼頭定制的ATV1200C岸電專用變頻電源完成現場帶載調試,并且順利通過現場模擬負載試驗,此次試驗通過標志著該項目將順利通過CCS認證,具備了正式連船運行條件。作為影響港口及所在城市空氣質量的重要因素,靠港船舶發電機產生的碳排量占港口總排碳量的40%至70%。因此靠港船舶實現“零排放”,不僅能消除發電機尾氣排放和噪音污染,還能極大地提高港區環境質量。此外,以清潔、環保的岸電替代船舶輔機燃油供電也將為停靠船舶節省開支。對于全新岸電新解決方案的推出,施耐德電氣副總裁、全球工業自動化中端業務負責人夏偉中表示,“基于施耐德電氣云平臺,岸電系統的數字化應用不斷取得突破,在為港口、船舶以及政府推動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的同時,施耐德電氣也在積極促進岸電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施耐德電氣岸電解決方案位于廣東省珠三角地區某碼頭的應用現場
當前,隨著全球變暖加劇,大氣污染和海洋環境治理不斷加強,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人心,港口停靠船舶的用電污染情況愈發引人關注。資料顯示,一艘大型國際郵輪靠泊一小時的硫化物排放量約等于十幾萬輛機動車行駛一小時的排放量。但如果靠港船舶使用岸電,硫氧化物降低率約為81%,氮氧化物降低率約為97%,細顆粒物降低率為77%,具有明顯的環保效益。因此,為減少污染排放與燃料消耗,靠港船舶使用岸電取代燃油發電,勢在必行。
作為全球能源管理與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專家,施耐德電氣一直致力于岸電領域的可持續發展與主動性能源管理,通過積極構建企業,行業間的協作和交流,建立密切協作的生態體系,從而幫助客戶制定戰略、提升設施效率并長期保持業績。為了更好地服務港口客戶,施耐德電氣推出新一代岸電電源產品,不僅提供安全、穩定的岸電系統,更以數字化、集成化、更節能、更穩定以及高標準等技術賦能岸電解決方案的全面領先:
數字化:岸電解決方案基于施耐德電氣云平臺,對整個岸電系統進行數字化應用,能夠為系統中的關鍵器件提供集遠程監測,報警,維護等一體的設備管理功能和智能算法,既保證系統的穩定運行,也能夠提升港口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
集成化:岸電系統將集成所有的功率裝置,大大節省設備空間,緩解老碼頭泊位閑置位置少等難題,同時也減少貨物掉落帶來的傷害,在一定程度保護岸電設施;
更節能:在電壓的選擇上,施耐德電氣提供了高壓方案,能夠避免大電流引起的過高線損,節約能耗,減少了部件更換頻率,提升岸電系統的整體效率;
更穩定:施耐德電氣創新了多功率模塊的冗余組合方式,能夠有效降低系統故障停機的風險,為岸電系統的持續運作保駕護航;
高標準:施耐德電氣也秉承高于行業標準的原則,無論是岸電系統的進線側還是出線側,其電能質量都優于行業內標準,保障質量穩定、可靠。
施耐德電氣岸電解決方案位于廣東省西部沿海地區某碼頭的應用現場
隨著岸電的推廣,越來越多的港口城市已經意識到其重要性。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彭傳圣在6月舉辦的《港口規劃環評中的移動源排放評估國際經驗》報告發布會上也表示,靠港船舶使用岸電是未來發展方向。
自2007年將國際使用岸電的經驗引入國內,岸電在國內的應用推廣成效顯著。自2017年開始,施耐德電氣已在岸電領域進行了諸多實踐:2017年,江蘇太倉港岸基船舶高壓變頻供電系統進入外場總裝階段,標志著施耐德電氣ATV1200C第一臺岸基變頻電源應用成功交付;2019年10月,施耐德電氣為廣州港新沙某碼頭定制ATV1200C岸電專用變頻電源發貨,并于近期通過現場模擬負載試驗。
當下,節能降碳,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已成為政策要求和大勢所趨,沿海及港口城市的岸電改造不可避免。相信隨著此次施耐德電氣岸電解決方案的全面推出,不僅能為港口提供性能卓越的岸電系統,更為促進岸電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