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西門子首次提出數字化企業平臺的時候,我們談到在中國的實踐,基本上只有我們在成都的工廠。今天我們可以自豪地講,不光是西門子自己的工廠,在從離散到流程的各行各業的中國制造業,很多企業也在踐行著數字化企業平臺的理念。” 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西門子大中華區數字化工業集團總經理王海濱在日前舉行的2020西門子工業論壇上表示,西門子數字化企業平臺從理念到落地進行了很多的探索,從標志性的項目打造到實踐的鋪開等等,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中國工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已經全面進入規模化實施階段。
數字化轉型已是大家的共識,在這個基礎之上,如何能更進一步?如何讓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更加深入和廣泛?如何讓中國工業更具韌性,更好地實現可持續發展?以“數字化企業——讓工業更進一步!”為主題的2020西門子工業論壇緊扣這些議題,就西門子助力中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從概念到落地實施和規模化發展,以及數字化技術幫助工業更進一步與業界人士一同論道。
數字化助力提升產業韌性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大家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不少企業遭受各種運營挑戰。“這次疫情中,數字化轉型成效較好的企業受到的沖擊較小。這為我們帶來的思考是,企業應提高應對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的能力,也就是企業韌性。依靠數字化轉型來提升韌性是企業在后疫情時代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這已經成為行業共識,這個大趨勢不會改變。”王海濱說道。
在西門子看來,具備韌性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韌性意味著企業具有更高的適應力,以應對無法預知的挑戰;能夠在逆境中奮起并謀求新生;韌性還要求企業不僅需要技術上的充分準備,還需要完善的響應機制、供應鏈的優化、杰出的領導力,以及思想觀念的轉變。歸根結底,韌性來自數字化轉型!
在技術層面上,西門子提出了呈“米字型”的四條價值鏈,即產品全生命周期價值鏈,從訂單到交付流程數字化集成價值鏈,設備與生產線集成價值鏈,以及智能工廠生命周期集成價值鏈。王海濱認為,運用數字化技術,可以從不同價值鏈上的多個環節打破各個獨立子系統、數據源之間的壁壘,完成跨價值鏈的數據融合和協同,從而有效管理企業級數據資產,優化生產運營,實現更高的靈活性、更高的生產效率、更短的產品上市時間和更高的產品質量。
“這四條價值鏈需要方方面面的工業軟件技術、研發技術、生產管理技術、質量控制的相應軟件等。這么高范圍的、從硬件到軟件的技術平臺,幾乎沒有哪一個企業能有像西門子數字化工業集團這樣,能夠給客戶提供一攬子的端到端從理念咨詢到技術落地,全方位的綜合能力。”王海濱指出。
“我們正向著美好的數字化愿景全速前進,數字化讓制造企業無論是身處危機之中,還是在長遠的未來都更具韌性。”王海濱說,“例如,通過數字化,企業能夠預測市場波動,根據不斷變化的需求調整生產,持續為客戶提供遠程服務,甚至借勢轉型、化危為機。所有這些都證明了關鍵的一點:邁向未來、韌性發展,數字化是最佳路徑!”
從燈塔效應到規模化落地,數字化企業平臺在各行業開花
王海濱表示,過去幾年來,西門子見證了中國工業數字化轉型與升級的發展歷程,很多前瞻性的技術已在中國工廠落地開花。同時,基于數字化雙胞胎技術,西門子進一步將人工智能、工業云、邊緣計算、工業5G和增材制造等前沿技術融入到成熟的數字化企業業務組合中,形成完整的數字化企業平臺,幫助企業實現生產效率和靈活性的大幅提升。
正如前面提及的,推動數字化轉型在各行各業規模化落地,西門子成績斐然。“西門子數字化企業平臺帶給工業企業切實的價值,我們已經幫助數百家中國工業企業實施數字化企業解決方案,實現從燈塔示范項目到規模化落地的巨大飛躍,讓中國工業更進一步。”王海濱說。
比如,全球領先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商中信戴卡自2010年開始與西門子合作,從最初的單機數字化嘗試,到美國、中國兩座數字化工廠的完整交付,西門子技術幫助他們打造數字化雙胞胎,實現數字化企業價值鏈的全集成。同樣,河鋼集團有限公司也一直與西門子在踐行數字化轉型之路上結伴同行,在增材制造、智能工廠設計、無人化智能料場建設、MindSphere應用等方面開展了多項合作。
此外,在中國石化青島煉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的智能工廠里,西門子預測性維護系統SiePA為客戶建立起從智能預警到高級診斷的閉環機制,幫助客戶有效控制風險,保證生產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西門子成都數字化工廠,結合了人工智能與邊緣計算技術的視覺檢測系統,能夠在保證電路板生產質量“零缺陷”的同時降低至少75%的人工復檢成本。西門子的先進技術和解決方案助力西安鉑力特增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為全球近700家用戶提供金屬增材制造與再制造技術,確保設備成型過程的質量和安全性,使設備運行可控、可持續。
“今天,我們欣喜地看到,不只是中信戴卡和河鋼集團,還有更多的企業相繼步入數字化轉型的征程,中國工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已經全面進入規模化實施的階段。” 王海濱說。
他特別強調,數字化轉型需要依靠技術驅動,但絕不是技術堆砌,數字化轉型并不一定意味著高投入、大項目,西門子一直在致力于幫助各類型的企業開啟數字化轉型,降低數字化轉型的門檻。同樣地,中小企業不需要等或觀望,因為中小企業所處的具體業務場景其實往往比大型企業所處的業務場景要簡單一些,中小企業只要做一些數字化的手段,就可以獲得比較明顯的效益,所以中小企業的領導者要有數字化轉型的意識,并且把這個意識變成行動。
王海濱說,西門子將在數字化企業平臺的基礎上,進一步夯實在數據存儲、數據處理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投入,在數字化領域與中國合作企業攜手共進,在“新基建”時代,為中國工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發布創新解決方案,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
論壇期間,西門子推出多款全新數字化產品和解決方案,涵蓋數據采集、可視化管理、“數字化雙胞胎”創建和預測性維護等各個方面,以創新的數字化、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全方位助力中國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其中包括西門子首次向中國市場發布的最新一代“數字化原生”數控系統 Sinumerik One。作為西門子推動機床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產品,其具有創建數字化雙胞胎的多功能軟件,可實現虛擬與現實的無縫交互。憑借其全新硬件平臺,Sinumerik One 樹立了生產力方面的新標準。
此外,西門子還推出了由SIMATIC WinCC Unified可視化軟件及新一代HMI面板SIMATIC HMI Unified 精智面板組成的、基于Web的全新工業操作控制和監控一體化系統,以及基于TI ARM處理器的系列網關SIMATIC IOT2050。全新工業操作控制和監控一體化系統實現軟硬件完全可擴展,而SIMATIC IOT2050系列網關旨在連接云端、公司內部IT系統和生產系統,其專為工業IT解決方案而打造,可直接在生產環境中采集、處理和傳輸生產數據,并在云端進行機器設備數據和生產數據的分析。
與此同時,西門子還發布了針對過程行業的SiePA預測性維護系統和COMOS PlantSight數字化解決方案,進一步擴充西門子數字化企業平臺,全面賦能中國工業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