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互聯網時代,將催生“去規模化”

時間:2020-06-29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兩個時代,工業化與互聯網,縱深與橫向,有限與無限。背后的本質,是規模效應與網絡效應兩種不同驅動力量下的不同圖景。

  有限的游戲在邊界內玩,無限的游戲玩的就是邊界。從有界到無界,從有限到無限,從規模至上到去規模化,世界正在悄然改變。互聯網企業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變。我們所經歷中的大變革時代,恰如序曲。

  紐約大學宗教歷史系教授詹姆斯·卡斯曾在《有限與無限的游戲》書中寫到:

  世上至少有兩種游戲。一種可稱為有限游戲,另一種稱為無限游戲。有限的游戲在邊界內玩,無限的游戲玩的就是邊界。有限游戲以取勝為目的,而無限游戲以延續游戲為目的。

  在工業時代,企業有著清晰的邊界。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公司,業務從原油開采、煉油、石油運輸到石油銷售,縱貫產業鏈上下游,但企業的邊界始終沒跨出過石油行業;將流水線應用于汽車行業,開啟工業時代規模化生產的福特汽車,也從未突破汽車公司的邊界。

  而從上世紀90年代大規模應用至今,互聯網卻成了一場轟轟烈烈、“橫行霸道”的跨界游戲。

  無論是互聯網先賢谷歌、亞馬遜、阿里、百度、騰訊,還是新秀美團、字節跳動、滴滴等,都在不斷突破原本的邊界。

  亞馬遜早已不是最初的網上書城,而是以綜合電商、云服務為主,業務不斷蔓延的龐然大物,并且20年不盈利,掙來的利潤全部用來擴張新業務。市值也從1997年上市時的4億美元,最高上升到2018年9月的破萬億美元;

  以搜索起家的谷歌,也已經是一家業務板塊涵蓋云計算、手機操作系統、互聯網服務、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智能硬件等領域的巨無霸,是第四家市值破萬億的公司;

  阿里如同一座小型生態城,零售、工業、娛樂、醫療,行行業業都納入其中;如果說美團是圍繞“本地生活服務”的超級APP平臺,字節跳動就是以“流量”為劍,四處征戰,搜索、游戲、教育無所不往......

  兩個時代,工業化與互聯網,縱深與橫向,有限與無限。背后的本質,是規模效應與網絡效應兩種不同驅動力量下的不同圖景。

  規模效應是生產端的規模化,網絡效應是需求側的規模化,而在未來,新一輪的技術浪潮將使規模貶值,催生與之前相反的商業邏輯——“去規模化”。

  規模化帶給企業巨大的競爭優勢

  在亨利·福特將流水線應用到汽車制造之前,汽車工業完全是手工作坊型的。裝配一輛汽車需要728個人工小時,當時汽車的年產量大約為12輛,售價4700美元左右,因此汽車在當時是富人的奢侈品。

  后來,福特從芝加哥食品包裝廠的空中吊運車中得到啟發。1913年,他將流水線生產方式應用于裝配工序更復雜的汽車制造,世界上第一條汽車流水線就在福特汽車工廠中誕生了。福特將原先需要7882個獨立工序的裝配過程,拆成84個不同步驟,每一位工人都只需專注于一個環節,汽車在一條流水線上就可以完成組裝。

  這一革命性創造大大降低了汽車的裝配時間,提升了生產的效率,實現了批量生產,降低了生產成本。伴隨福特流水線的大批量生產而來的是,汽車第一次從富人的奢侈品成為大眾消費品,從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而其更大的意義在于,流水線帶領世界進入到一個規模效應驅動的工業時代。

  曼昆在《經濟學原理》一書中闡釋了規模經濟:當長期平均總成本隨著企業產量的增加而減少時,存在規模經濟。規模化也為競爭者設置了很高的準入壁壘。后來者需要花費極高的成本才能建立同等規模,并有效地與已經高度規模化的企業進行較量。

  在工業時代,波音、GE、西門子等工業巨頭,發展背后的驅動邏輯無不都是規模效應。

  規模化也創造了更多的工作崗位,在過去近半個世紀內,規模化產業使得世界上很多人擺脫了貧困,數量超過之前500年的總和。到2017年,全球消費規模達到43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的60%。但企業的規模卻無法無限擴張。

  “當長期平均總成本隨著產量增加而增加時,可以說存在規模不經濟”,曼昆指出。

  比如福特公司在產量水平低時存在規模經濟,在產量處于中等水平時規模收益不變,而當其生產規模擴大到超過一定規模時,就產生了規模不經濟。

  當內部的流通成本超過外部市場交易成本時,規模不經濟效應就開始起作用,企業停止擴張,企業邊界得以確立。而互聯網的出現,重塑了商業模式,也模糊了企業邊界。

  互聯網打破了邊界,企業實現跨界生長

  100年間,美國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發生了改天換地的變化。亞馬遜、谷歌、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公司取代AT&T、通用電氣、通用汽車等工業巨頭,成為當下市值最高的公司。

  互聯網時代,企業更加容易實現跨界生長。當有了一定的客戶基數,占領了一定優勢的市場份額,企業規模達到一定規模后,企業就可以橫向一體化和縱向一體化發展。這種在前期過程中積累起來的技術、人才、資金等凝聚為組織能力,這種組織能力使之可以進入一切與互聯網相關、能用互聯網技術改造的領域,即便新領域與原業務相關度并不大。這個過程中,資金、人才、大數據、底層的技術能力,逐漸演化為通用的組織能力。憑借著這種組織能力,如今阿里已經成為一個在零售、企業服務、健康、視頻、音樂、本地生活服務等方方面面都有布局的生態體。

  例如,美團的“超級平臺”之路,則是從團購起步。從百團大戰中勝出后,美團圍繞本地生活服務吃住行玩這一橫,布局了餐飲外賣、酒店旅游、收購摩拜,推出美團打車等。

  橫向布局的同時,美團也開始進行縱向的產業鏈布局。RMS餐廳管理系統滿足商戶的管理需求,快驢進貨為商戶高效匹配供應鏈,美團小貸為商戶提供貸款,饅頭招聘滿足商戶的招聘需求......

  當從這些過程中凝聚出組織能力后,美團組織能力的輸出也逐漸開始,布局無人駕駛、投資理想汽車.......

  如果說美團是圍繞本地生活服務打造自己的超級平臺,字節跳動則是先憑借推薦引擎下的今日頭條,聚集起流量。然后沿著內容載體這一橫,先繼橫向拓展出了抖音、西瓜視頻、火山視頻、悟空問答等其他內容載體。

  同樣,今日頭條向內容產業鏈的上下游也進行了縱向拓展,頭條搜索是其最大的動作。除此之外還有云圖數據管理平臺(DMP)、廣告優化工具、頭條動態產品廣告(DPA)、用戶行為分析產品“數說”等。

  2018年4月,今日頭條更名為“字節跳動”,意味著今日頭條不再局限于信息流產業,開始進行更多的邊界探索。

  更名之后的一個月,字節跳動先進軍教育領域,先繼推出了對標VIPKID的GoGokid,主打AI互動課堂的aiKID,還先后對外投資了安心家庭、曉陽教育、TheMinervaProject等多家教育培訓類企業。

  互聯網企業突破工業時代企業縱深式的單向生長,成為縱橫捭闔,不斷突破邊界的大型生態體。

  與規模效應下,企業價值依靠長期平均總成本的線性下降獲得線性增長不同,互聯網的價值隨著用戶規模的指數型增長,也呈指數型增長。

  因此從理論上來講,只要積累起一定的用戶規模,互聯網可以進入到任何一個領域。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邊界逐漸迷糊,互聯網成為一場不斷探索邊界、與邊界玩的無限游戲。除此之外,互聯網“邊際成本幾乎為零”的特性,也擴展了企業的邊界。

  邊際成本,指的是每多生產或者多賣一件產品,所帶來的總成本的增加。工業時代,生產資料的物理性使得企業擴大生產就必須增加生產成本,比如每多生產一輛汽車,就要增加相應的原料、廠房、設備等固定成本。

  而互聯網產品,當一款產品研發出來之后,100個用戶使用和1萬個用戶使用的成本幾乎相同。

  另外,從交易成本的角度,互聯網最大的功能就是消除信息的不確定性,促進信息的交流和流通。企業內部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組織流程上,通過信息化的辦公軟件降低了交易費用,也使得企業的邊界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擴展。

  未來,將催生“去規模化”

  無論是規模經濟驅動的工業時代,還是網絡效應驅動的互聯網時代,都是依靠規模(互聯網是用戶側的規模)建立起競爭優勢。

  在未來,正在進行的新一輪大數據、AI、生物科技新技術浪潮,將催生與之前相反的商業邏輯——“去規模化”。

  技術正使規模生產貶值,互聯網數字化的發展,正精準用戶洞察,能夠為用戶提供精準化、個性化、智能化產品與服務,滿足每一個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的企業,將更具競爭優勢。如同“千里之堤,毀于蟻穴”一般,舊式規模經濟,將逐漸被個性化的智能經濟瓦解。

  在中國,好未來、新東方等傳統的教育培訓巨頭,以及松鼠AI、VIPKID、作業盒子等AI創業公司,也在不斷探索基于AI的個性化教學方式。

  經濟范式的轉換,也離不開商業模式的轉變。近年來,C2B模式正被互聯網巨頭和新技術創業公司逐漸深入應用。

  傳統的規模經濟是企業組織規模生產,標準化的產品經過流通最終到達用戶手中,C2M則是先了解用戶需求,再反向組織生產。在《智能商業》中,曾鳴認為C2B模式將是未來的核心商業模式,“誰能把握這一趨勢,誰就能成為未來的商界領袖。”

  個性化經濟的實現也需要規模化的平臺

  據用友和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中國企業上云指數(2018)》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43.9%的企業使用了云服務,較2017年增長了8.9%。據工信部印發的《推動企業上云實施指南(2018―2020年)》,2019年,我國云計算產業規模預計將達到4300億元。

  除此之外,提供AI能力的AI開放平臺也已搭建好:

  百度的AI開放平臺,為開發者提供的AI能力涵蓋語音技術、圖像技術、人臉與人體識別、AR與VR、自然語言處理等多種AI技術;

  AI創業公司曠視科技的Face++人工智能開放平臺,為開發者提供免費的人臉識別服務;

  互聯網巨頭谷歌、阿里,創業公司依圖科技、云知聲等,都向開發者免費開放其平臺。

  無需重復造輪子,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型企業,可以搭乘之前企業建造的規模成果的“便車”,駛向未來的“去規模化”時代。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