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工信部:這79家人工智能企業抗疫表現突出!

時間:2020-06-23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近期,在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和有關專業機構支持下,工信部公布了在抗擊疫情中表現突出的人工智能企業單位名單,共有79家上榜。

  2020年開年之際,新型冠狀病毒帶來的肺炎疫情洶涌而至。疫情突發性高、傳染性強、擴散性廣、風險性大,防控工作任務艱巨、時間緊迫、形勢嚴峻。

  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快速發展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加速與交通、醫療、教育等領域深度融合,讓疫情防控的組織和執行更加高效,成為戰“疫”的強有力武器。

  隨著疫情發展,數據驅動的疫情防控在迅速展開,各企業的疫情防控應用場景不斷涌現,應用范圍持續拓展。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全球造成了嚴重沖擊,但是也刺激了科技的創新應用。今年2月,工信部向社會發布了相關倡議書,鼓勵充分發揮人工智能賦能效用來協力抗擊疫情。倡議書出臺后,獲得了全國廣大人工智能企業的積極響應。

  近期,在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和有關專業機構支持下,工信部公布了在抗擊疫情中表現突出的人工智能企業單位名單,共有79家上榜。據悉,這些企業單位在推動CT影像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產品、疫情防控機器人、AI人體測溫系統、疫情防控外呼機器人、智能分析系統等技術在防疫抗疫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眾所周知,在診療的過程中,肺部CT影像的診斷非常重要。在肺炎CT影像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產品分類中,共有11家企業入選,分別是北京安德醫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推想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醫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健培科技有限公司、杭州依圖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上海皓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深睿博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數坤(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蘇州體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特殊情況下,“無接觸”對于防范疫情傳播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將智能機器人產品運用于輔助診治、醫藥運輸、安保巡邏、餐飲傳送等環節備受認可。在疫情防控機器人分類中,共有18家企業入選,分別是北京華燁信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慧聞(集團)有限公司、北京獵戶星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欣奕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云跡科技有限公司、創澤智能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達闥機器人有限公司、德州力維機械有限公司、濟南翼菲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青島悟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山東國興智能有限公司、山東眾陽健康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高仙自動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鈦米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優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進行體溫監測、檢測是辨別人員健康的基礎方式,疫情發生后,各類智能測溫系統相繼應用于防控一線。在AI人體測溫系統分類中,共有20家企業單位入選,分別是北京金山云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彭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聲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遙感設備研究所、福建海景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哈工大機器人集團(山東)有限公司、南京視加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歐必翼太赫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上海巨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深蘭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深圳市景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商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云天勵飛技術有限公司、神思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天博電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煙臺艾睿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云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東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中科太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疫情期間的信息交流、溝通、傳輸非常關鍵。在疫情防控外呼機器人分類,一眾科技巨頭紛紛亮相,共有13家企業入選,分別是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安徽科大訊飛醫療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北京搜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北京微呼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智臻智能網絡有限公司、蘇州思必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云知聲(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同花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山東省分公司、竹間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另外,在智能分析系統分類中,也有14家企業入選,分別是北京五八到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達疆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國美電器、海爾數字科技(青島)有限公司、山大地緯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新海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征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晶贊融宣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明略人工智能(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森億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圖趣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市北科瑞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萬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衛寧健康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而在其他分類,則是山東省人工智能協會、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三個重要的人工智能單位機構。

  從這份名單可以看出,國內的人工智能產業體系發展已經初步完善,在各個細分領域都有眾多的優秀企業,體現了我國在人工智能技術創新與應用方面的巨大優勢。并且,從這次人工智能賦能疫情防控的出色表現也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領域具有很廣闊的市場前景。

  此外,從這份名單分析來看,79家企業以北京、山東、上海、深圳四地居多,可見上述4個省市在人工智能產業布局與發展方面取得的較大成就。未來,這4地或將有望成為國內人工智能產業崛起的先行區,引領更多地方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人工智能企業。

  當然,我們也必須認識到,目前的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水平依然有限,人工智能市場的潛力也尚待挖掘。除了在醫療領域,人工智能的想象空間還非常大,因此對于國內人工智能企業來說,必須要在核心技術方面做好累積,堅持創新導向與市場導向,不斷增強產品競爭力與品牌影響力,這樣中國人工智能產業才能在國際上贏得優勢,同時也才能更好地回饋消費者。

  看到更多需求與場景成為智能科技企業的一致共識。新技術層出不窮,但需求決定供給的邏輯沒有變化。技術如果不能與市場接軌,無異于閉門造車。2020年,頭兒沒有起好,疫情在考驗每一個人,也在考驗AI,跨過這道坎,或許就是新世界。

  大數據同人工智能技術相輔相成,共同提升人類智能化技術水平,智能化的方法和設備不斷發展,輔助人類更多更好的完成任務已經成為了今后發展的重要方向。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