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家電生產國,電冰箱、洗衣機、空調、微波爐等產量長期世界第一,白色家電產能占全球產能的比例約為60%-70%,其中空調器、微波爐、制冷壓縮機占全球80%,冰箱、洗衣機占全球50%,小家電占全球80%……
海爾、格力、美的、海信、TCL、康佳、創維等已成為我國乃至世界家電市場的領導型品牌,而國際品牌卻在國產品牌的圍堵中不斷敗退中國大陸,如西門子、松下、三星、索尼等。
為應對家電市場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情況,松下近日宣布將關閉位于泰國的洗衣機和冰箱工廠,并將產線轉移至越南工廠,為此,松下計劃裁員泰國工人800人,待該計劃完成,松下在泰國員工數量將下降到從事小家電和電池生產的13700人。
松下希望通過該項計劃提升其工廠采購效率及成本競爭力,后續松下還將在2022年3月前實現削減成本1000億日元(合約67億人民幣)。
有分析認為,松下的產地調整僅是近期國際大廠工廠調整之一,說明了東南亞制造業正在面臨新格局。
自日本家電廠商在上世紀70年代將產線轉移東南亞開始,先后經歷了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的過程,每一次遷移都跟生產成本密切相關,而人工成本正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此次松下等大廠相繼遷移越南,也是基于成本考量。
松下工廠遷移越南成為近年來全球產業鏈再配置的一個縮影,但遷往越南是否就能無往不利?
由于越南人口素質、技工技能、勞動素養等原因,已不少遷移到越南的工廠,最后不得不放棄投資選擇回遷,回遷企業回顧越南投資建廠的經歷,“加班是意外,罷工是常態”以蔽之。目前選擇越南作為生產基地的主要是三星、松下等國際大廠。